遵义包材商们怎么也没想到,搭上酱酒热快速列车的同时,一幕幕喜忧交加的戏码也正在上演。
有订单暴涨10倍的欣喜,亦有全新包材市场建成带来的新希望。
在抢滩酱酒热红利的路上,尽管各方路数不尽相同,但对于大多数包材商们而言,又面临着产能不足、质量待升级、招工难、成本上涨等忧心问题。
另一方面,2020年遵义市白酒包装配套率为52.8%,这意味着,这块上百亿元的市场大蛋糕,包材商们只能眼睁睁看着50亿流向省外。
此外,按照规划,到2025年,遵义市白酒产能将达60万千升,酒盒、酒瓶包装需求量将各达12亿个,更大的市场份额面前,摩拳擦掌的包材商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初夏的午后,贵州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传送带上的酒盒马不停蹄地被翻转、送达。
作为深圳大包材商,贤俊龙2009年进驻仁怀,经历了2012年-2016年间的行业低谷,也见证2018年以来酱酒发展的黄金时刻。
在仁怀市酒业协会包装物流分会会长、贤俊龙印务公司董事长任明的记忆里,2009年的仁怀上规模的包材企业不超过10家,更谈不产业链配套,绝大多数原材料从四川、重庆等地购买,成本高出20%左右。在酱酒火起来前,白酒产业与白酒包装产业发展“不相匹配”突出,产能和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随着酱酒热列车的挺进,这种供需不平衡正在加剧,让许多包材商们享受行业盛宴的同时,也满腹忧心。
“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两班倒,年产720万个包装盒,依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订单排到了3个月之后。”任明说,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集团总部追加2.5亿元投资,年产5475万个酒盒的生产线将于下月投用,继续主攻国台、肆拾玖坊等龙头酒企业的酒盒包装。
但与迎面而来的招工难问题相比,让任明头疼的还是,去年底至今的原材料涨价。
去年底至今,纸张、喷墨等原材料累计涨价10次有余,涨幅超过60%,至多的一次纸张每吨涨了1000元,但为了稳住老客户,任明却不敢大幅提价。
“订单多了,利润却薄了,你说这事。”任明内心酸涩。
有着同样喜与忧的不仅仅是任明。
“2016年一年的订单是300万个酒瓶,去年是4000万个。”5年间产能扩了4-5倍,订单却涨了10倍。超负荷生产依然供不应求,这样的发展态势让贵州华富天玻璃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进悲喜交加。想新建厂房、新购设备以扩大产能,但动则上亿重资产投资,又让他犹豫不决。
“不敢再接大单了,交货期不了。”入行16年的酒都酒瓶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光进说,从来没经历过如此火的行情,搭上了酱酒热的快车。近三年公司的盈利额每年上涨40%左右,但生产厂家产能局限,交货期较晚的排到了年底,以至于量大且交货期短的单,李光进只能推掉订单,眼睁睁看着到嘴巴的肉溜走。
在大多数酒企业负责人记忆里,2018年以前,遵义酱酒产业虽然独步全国,但酒包装业务大量外流,省内配套率不足30%。
“过去贵州省包材企业极少,我们买酒瓶、包装都要跑到几百公里的川渝、深圳买,几年前国台95%的包材从省外采购。”国台酒业供应链总监陈锋说到。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8年,贵州发布《贵州省促进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依托仁怀-习酒名酒工业园、黔东白酒产业园打造防伪包装材料产业集群,让贵州包装由“向外看”到“向黔看”的转变,提高包材的省内配套率,并多次举行酒企业和包材企业间的“包材对接会”。
近年来,政策因素叠加酱酒热度,不仅催生着资本“饮酒”的热情,也撩拨着省外印刷企业们的心,纷纷扎堆入驻遵义,以期“近水楼台先得月”,抢食酱酒包装红利。
2019年初,营收破百亿的裕同科技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投资成立贵州裕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营收达1.55亿元;今年,深圳上市公司美盈森投资3亿元在习水县建设精品包装智能制造项目,锚定5亿元产值;看中包材市场前景,去年规模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的仁怀国际商贸中心酒包材市场建成投用,目前入驻商家已达315家,有来自本地的酒包材商以及四川古蔺、泸州和浙江温州招商引进的外地酒包材品牌商家,省外企业跑马圈地脚步不停。
另一方面,龙头酒企也响应包材向“黔”看号召做出表率,将包材供应商引入遵义:茅台集团10家供应商完成投资签约和厂房租赁,其中4家落户习水;国台引导裕同、上诚、兴茂、力迦等10余家包装企业在贵州设厂发展;金沙酒业的4家包装供应企业已落户建厂,旨在就近配套,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同时,遵义市重点打造了新蒲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园、遵义市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仁怀坛厂配套服务园、习水白酒包材配套园等包材产业带,引进包装企业128家,包装产业初步具备为白酒配套的能力。
一个无争议的事实是,近年来,在茅台的引导下,重点白酒企业贵州省内包装配套率较大提升,如钓鱼台酒业彩盒的贵州省内配套率达72%,国台和金沙酒业的彩盒、纸箱、提袋的贵州省内配套率分别达到80%、100 %,君丰酒业的瓶盖、提供、彩盒、标贴的贵州省内配套率达到了100 %。
贵州省内包装配套率在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有一些数据很值得关注。
仁怀国际商贸中心新亿商管理公司总经理黄升地向记者谈及:“2020年底,遵义市白酒包装配套率从2019年的约30%提升到52.8%,2020年遵义全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24.5万千升,实现产值1165亿元,按照包材占酒企成本10%-15%比例估算,包材市场份额在100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50亿元左右的包材产值,仍然流向了贵州省外市场。”
黄升地进一步分析:“许多大包材商是龙头酒企从贵州省外引入就近配套的,是一对一服务,本土技术实力弱、规模小、产能低的包材企业很难进入大企业的供应商名单,只能转向中低端的小品牌、贴牌、定制酒。”
在黄升地看来,虽然目前大多数酒企对包材仍是刚需阶段,但在品类热后酱酒将迎来品质竞争,届时只有质量过硬、技术硬核、做工精良、富有设计的包材才能进入酒老板们的“法眼”,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酱酒热红利留给大多数本土主攻低端的小包材商的发展空间并不多。
另一方面,尽管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但多个龙头包材商反馈,酱酒热潮带来的供需产能缺口越撕越大。
按照规划,到2025年,遵义市白酒产量达到60万千升,即分别需要约12亿只酒瓶和酒盒配套。
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这一次,包材商们真的做好抢蛋糕的准备了吗?
多位行业认识认为,当下遵义包材市场两级分化普遍存在:一方面,小规模包材商主攻贴牌、定制酒等中低端酒企,而裕同、上诚、美盈森等龙头包材企业则与茅台、国台等抱团发展,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在这个巨大增量的市场份额里,如何构建产业闭环,进而促进酱酒品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黄升地认为,要转变遵义包材行业的“马太效应”首先要形成“鲶鱼效应”。
黄升地进一步分析,深圳、山东郓城地的包材产业发展迅速,与其产业技术、人才、设备等密不可分,要快速提高包材的本地化供应率,有效缩短供应半径,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提升本地包材的整体质量和档次,引入包材龙头产业以及随之而来的配套产业,不失为一种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记者获悉,新亿商酒包材市场今年将引入3家上市公司在此设点,以期通过龙头企业的鲶鱼效应,倒逼小规模包材商进行产能和质量提档升级。
认同这一观点还有北京卓鹏战略董事长田卓鹏。
田卓鹏向记者表示,技术驱动、重资产投资的包材领域,缺乏技能竞争力、先进设备的企业是难以抓住行业红利。高附加值的酱酒产业,未来对包材的品质需求会进一步提升。
“省外龙头包材企业在产能、工艺、成本、设计、品牌方面都具有硬核优势。”田卓鹏说,通过政府引导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仁怀中周边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引入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入驻,以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遵义落地生根,形成产业闭环,方能让包材产业为酱酒健康、快速发展加持赋能。
未来,酱酒产业对高端包材的需求将持续提升。紧抓消费升级、酱酒热机遇,就来中酒展!8月8日-10日,400+家高端酱酒齐聚济南,首届中国酒业高端包材展同步举办,100余家包材企业将集中亮相,联系黄经理 189 7167 6107,即可报名参展。(文章来源:文丨酒业家 王永娟 编辑丨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