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内时下更流行的酒,当然是酱酒。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酱香白酒。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夏天喝酱酒也有很多讲究,那要怎么喝,味道才更好呢?
1、饮用温度
很多喝酒的人都不知道酱香白酒更好的饮用温度。
因为不同的温度会影响酱酒香味成分的挥发以及酒分子在口腔中的扩散速度,所以酱香白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喝,才可以感觉其佳风味。
有人认为,酱香白酒在18-21℃之间是适宜的饮用温度范围,高于或者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影响它的质量和口感;
也有人觉得人体温度是37℃,酱酒在这个温度喝是更香的;还有人认为温度与基酒存放在酒库的温度一样是佳温度。
其实,酱香白酒有酸、甜、苦、辣、涩、焦、酱等多种味道,这些味道的强弱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酸味在10~40℃之间差别不大,而苦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味感减弱。
高于35℃的温度会被大脑视为“烫”信息,对其他味道的体验会降低;
在15~35℃之间,感受甜苦涩焦等味道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如果低于10℃,高于40℃,喝起来就会感觉味道“邪杂”,不协调。
科学研究也表明,人舌的敏感温度为15~30℃,而味觉的敏感温度为21~31℃。
因此,21~35℃是酱香白酒适合的饮用温度。
2、喝前醒醒酒
醒酒,一直存在于红酒文化中。而在白酒文化中,也有醒酒这么一说。
现在夏天到了,气温高,酱香白酒的酒体温度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而超过 35℃。
人体是恒温在37℃,对于高于37℃的体感是不舒服的,对于低于人体温度的食物,会比较愉悦。
所以,在喝酒的时候用醒酒器醒一下,让酒的温度与室温一样,这样喝起来会更爽,味道更好!
醒酒,是指密封的酒,从开瓶,到倒酒进分酒器(醒酒器)、再到酒体静置氧化的过程。
醒酒是让酒与空气接触,使酒体香气更突出,口感更醇厚。
白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氧化后变成乙醛,乙醛再次氧化会成乙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醋酸,产生酸味。
若在封闭的环境中,乙酸和乙醇会发生酯化反应,就会产生香味。
在白酒的陈酿、储存、包装、运输的过程中,酒体中各类分子被撞击而存在一些不规则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布朗运动: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在密闭容器中,酒体因氧气较少,而各过程温度变化大,很多大分子分解成游离小分子,导致酒体风味发生了变化,口感出现变化。
白酒刚打开瓶盖,闻起来会比较冲鼻,喝起来也有点涩,就是这个原因。
当把在密闭容器的酒体倒出分酒器(醒酒器)时候,酒体逐渐恢复到室温,酒体香气等分子慢慢发生聚合反应,即是游离的小分子重新聚合成大分子,此时酒体香气突出,口感变得细腻优雅、醇厚饱满。
3、下酒菜要选好
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和“食”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喝酱酒吃什么下酒菜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任何一个吃货随口都能报上一大串菜名:花生米、茴香豆、鸡爪子、烤羊肉。
酱香酒的下酒菜是很有讲究的。酱香酒度数比较高,一般都是53度,适量饮用好处多多。
但是,下酒菜怎么挑,也是很有学问,挑得好才能吃得舒服又不伤身体!
01豆腐
豆腐中含有一种重要氨基酸,在喝酱酒时适量的吃点豆腐,有助于将酒中的醛类物质排出体外。
02凉拌菜
喝太多酒,再频繁排尿,可导致钾,钠,镁等无机盐丢失,喝酒的时候吃一些凉拌海带,凉拌木耳之类的菜,可以稳定水,电解质平衡。
03糖醋菜
糖对肝脏和血液循环能起到保护作用,喝酱香酒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糖醋类菜肴来当下酒菜。
04肉类
瘦肉,鸡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而且胆碱能够预防肝脏中的酒精变成脂肪在体内积蓄。
05扇贝
扇贝含有的营养成分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可以与鸡蛋媲美,而且扇贝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扇贝中的牛磺酸和肝汁结合,能活化肝脏,起到很好的解酒效果。
06咖喱
咖喱中含有可以促进食欲的姜黄,而且姜黄是一种可以治肝脏,肠胃和黄疸的草药,姜黄中的姜黄色素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有助于预防酒精损伤肝脏。
07动物肝脏
猪肝,鸭肝等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维生素B2含量丰富,而且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加速酒精分解,还能有效避免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选一款好酒
紫禁城酒业是茅台镇皇派酒庄,酒厂位于茅台镇酱香酒核心产区,距茅台老厂一车间(茅酒之源)仅650米,由原茅台酒厂酿酒专家蔡永伦、制曲专家徐显珍的女婿王应伦先生创建于80年代初。30多年来,酒厂一直坚守蔡老提倡的纯手工古法茅味风格酱香酿造工艺,并聘请酱香白酒专家、仁怀市酱酒专家为酒厂技术总顾问,力保持续酿造出酱香浓郁、酒体丰满、圆润绵柔、醇厚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好酒。(来源:贵州紫禁城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