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大年龄,走到哪里,说到老师这两个字,心底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崇敬,脑海里充满了很多和老师的回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终身难忘。
今天是教师节,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韩愈在《师说》中就讲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感恩老师有很多种方式,而有一种方式备受欢迎, 那便是“谢师宴”。
那古代的谢师宴是什么样的呢?
古代的谢师宴概括起来有“科举四宴”,分别是“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以及”会武宴“,与现今的谢师宴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学子以后在学问上的高低,自然要看他是否下了苦功夫,是否有做学问的天赋,但更重要的,要看是否有一个好老师。
虽说也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说,但这个前提还是在于一个“领”字,没有师傅在前带动方向,走入歧路是难免的,而宝贵的时光就在纠正这一条条歧路时给荒废掉了。
因此在古代,更盛大的“谢师宴”往往是由历代朝廷官方来进行主办。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科举四宴”是到底怎么回事。
鹿鸣宴
鹿鸣宴起源于唐代,一般为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时所举办的“乡饮酒”宴会。其取自《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一篇乐歌,其三段的首句均以“呦呦鹿鸣”起首,意喻小鹿发现美食后,不忘叫上伙伴一起享用,这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德。于是朝廷官方出于收买人心,每在科举结束后,由各地官方出面举办“鹿鸣宴”,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礼贤下士之举。
宋代时,在殿试之后,文武两榜状元同年团拜时,亦设“鹿鸣宴”。在这一点上,别的朝代与宋代略有不同,因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而“鹿鸣宴”一般只为文科而设,同属文科的宴会中还有一个叫“琼林宴”,而武科的则是“鹰扬宴”及“会武宴”。
而在明朝时,皇会亲自举办宫廷宴会,以“鹿”为主脯,以此来宴请科举学子,“鹿鸣宴”因此而得名。
在举办“鹿鸣宴”时,会先奏响《鹿鸣》之曲,而后由某公朗诵诗歌来活跃气氛,同时也以此来显示其才华。
宋代大词人苏轼还曾以《鹿鸣宴》为题作过一首诗: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
琼林宴
琼林宴起于宋代,与“鹿鸣宴”一样同为文刻宴会,是专为新科举子而举办的宴会。
因在宋徽宗政和二年之前都是在当时的名苑“琼林苑”中举办,因此而得名“琼林宴”。据《宋史·乐志四》记载:“政和二年,赐贡士闻喜于辟雍,仍用雅乐,罢琼林苑宴。”因此,在政和二年之后一度将其改为“闻喜宴”,到元明清时亦称“恩荣宴”。
写出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代大文学家文天祥在中状元时,也曾写过一首《御赐琼林宴恭和诗》,在其中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鹰扬宴
“鹰扬宴”是典型的武科宴,一般在武科乡试揭晓之后的第二日举办,取《诗经》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之句,意为“威武如飞扬之鹰”。有勉力新科武举人之意,亦为考官自夸之举。
会武宴
会武宴开始的就比较早了,自隋朝时就已出现。武科殿试金榜揭晓之后,都会在兵部为新科武进士举办宴会,因此得名“会武宴”。与其他三大宴会不同,“会武宴”虽说规模盛大,但在民间的知名度上要远低于其他三宴。
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武生武举》中描述道:“文称鹿鸣宴,武称鹰扬宴,人皆知之;文进士称恩荣宴,而武进士称会武宴,则罕有知者。”
老师,您辛苦了!
是老师渊博的知识,让同学们们感受文明与希望;
是老师宽广的胸怀,让大家懂得宽容与忍让;
是老师慈善的目光,让你们由懦弱变得坚强。
当同学们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时,是老师在你们心田播种希望;
当你们取得成功一帆风顺时,是老师及时开出“骄兵必败”的良方。
不管以什么方式感恩老师,我想好的方式一定是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报效祖国,这样才叫不负青春,不负老师的期待,不负自己!
紫禁城酒业是茅台镇皇派酒庄,酒厂位于茅台镇酱香酒核心产区,距茅台老厂一车间(茅酒之源)仅650米,由原茅台酒厂酿酒专家蔡永伦、制曲专家徐显珍的女婿王应伦先生创建于80年代初。30多年来,酒厂一直坚守蔡老提倡的纯手工古法茅味风格酱香酿造工艺,并聘请酱香白酒专家、仁怀市酱酒专家为酒厂技术总顾问,力保持续酿造出酱香浓郁、酒体丰满、圆润绵柔、醇厚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好酒。(来源:贵州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