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酒水文化一样,西方的酒水文化同样是博大精深,在正式的西餐里,酒也是用餐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不仅体现在酒与美食的搭配上,也体现在酒在用餐的各个环节中,用餐前,用餐时,以及用餐后都有专门的酒。譬如说餐前酒、佐餐酒以及餐后酒,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知道这些“酒”都是什么酒,下面一起去跟随消费君了解一下吧!
餐前酒
餐前酒(Aperitif)指在进餐之前饮用的酒精饮料,也叫开胃酒。餐前酒并不是特指某一种酒;餐前酒是专门用来刺激人的食欲的酒精饮料,所以也可以称为开胃酒,跟“开胃菜”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而餐前酒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方面需要低度的酒,为了让人在就餐之前不能喝醉,同时高酒精度还会让味蕾迟钝,影响用餐感受;另一方面就是低糖分,如果摄入糖分过高,就会给人“饱”的感觉,起不到开胃的作用。
常见的餐前酒是加强型葡萄酒,例如马德拉葡萄酒、雪莉酒和白波特酒,部分利口酒也可充当餐前酒;而在美国,常用白葡萄酒和香槟当做餐前酒来饮用;在法国,常用帕蒂斯茴香酒、阿尔萨斯起泡葡萄酒;在意大利,常用金巴利、味美思和阿玛罗苦味酒;在希腊,典型的餐前酒是茴香烈酒。
而在西方国家,餐前酒其实不仅仅用于“开胃”,还兼具社交功能。他可以减少接下来正餐环节的拘谨,让气氛先轻松热络起来。而且作为西方礼仪重要部分,餐前酒时间即使是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来一杯饮料或气泡水,以显示对其他宾客和宴会主人的尊重。
而对于因故迟到的客人而言,餐前酒也为他们留出了一点处理事情的时间,使他们可以体面且自然的随时加入,避免开席之后迟到的尴尬。
佐餐酒
和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爱喝汤一样,不少西方人都有在吃饭的时候饮用一些佐餐酒的习惯。
佐餐酒即在进食过程中用于搭配菜肴的酒精饮料,不少西方人在吃饭时也都有饮用佐餐酒的习惯。佐餐酒一般为葡萄酒,并且会根据菜肴特点进行选择和搭配。在爱酒的人眼里,为一款酒找到合适的配餐,就如同为它寻找灵魂伴侣,需要香味、质感和味道完美契合,两相愉悦,皆大欢喜。如若搭配的不合适,酒和菜则显得没了滋味。
常见的搭配原则即“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干红葡萄酒中的单宁能够解除牛、羊、猪肉的油腻感,干白葡萄酒的高酸也能缓解海鲜的腥味。不过,在餐酒搭配时也无需太过死板,打破传统的创新搭配或许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常见的佐餐酒点酒配餐
红葡萄酒:
主材:牛肉、羊肉、鸭肉、火腿、野味
调味:红酒酱、蘑菇酱、烟熏
白葡萄酒:
主材:海鲜、鸡肉、猪肉、火腿、奶酪、意大利烩饭、蔬菜
调味:柠檬汁、奶酪或黄油酱、香料
桃红葡萄酒:
口味清淡,适合配大部分菜肴。当一桌人点的菜品各异,很难达成共识时,可以点一瓶桃红葡萄酒一起分享。
香槟和起泡酒:
与桃红葡萄酒类似,可以搭配大部分菜肴。
餐后酒
享受完一顿美味的菜肴和红酒后,是时候来点不一样的。作为餐后的收尾者,即可搭配饭后甜点,也有帮助消化食物,这是餐后酒的主要作用。
餐后酒可选种类较多,基本上以酒精浓度高的酒为主。需要注意的尽量避免跟所吃的食物造成冲突。
常见的甜型餐后酒主要有波特酒、甜型雪莉酒、利口酒、冰酒、贵腐酒等,干型餐后酒主要有威士忌、白兰地等,基本上大多数酒款都可以。我们既可以选择甜型餐后酒,也可以选择干型餐后酒,重要的是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定。
总的来讲,无论是餐前酒、佐餐酒以及餐后酒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用餐体验。它们的存在各有特色和作用。(文章来源:消费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