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古蔺郎酒销售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青花郎价格调整的通知》,将53度500ml青花郎计划内出厂价提高100元至1009元/瓶,在五粮液之后第二个与茅台“叫板”,并成为首 个出厂价“破千”的白酒品牌。
随后,记者在某网络平台发现大量“这是压缩经销商的利润”、“卖不掉就涨价”等留言涌出。不难看出,白酒近年来一再提价、天花板一再上移、竞争愈演愈烈,让业内人士倍感“疲倦”,也在磨损着不少酒商的信心。
白酒的涨价逻辑
本轮涨价潮始于去年12月,由五粮液牵头,对经销商新签订的合同实施价格双轨制,计划外的普五供货价提升至1089元/瓶,超过996元/瓶的飞天茅台。
在头部的影响下,一众跟随者纷纷涨价,据不完全统计,古井贡、舍得、习酒等酒企纷纷对其旗下高端产品销售价展开提价,增幅从30元到200元不等。
近日,白酒新国标将要实施、导致“成本上涨”的传言也开始在业内发酵,由于采用非“粮谷食用酒精”的液态法和固液法制造的产品将被归入“配制酒”类,原先使用“薯类酒精”的酒企成本会上涨。
对此,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名酒涨价有两个套路:一种是先暂停接受订单和发货,造成渠道紧张感;另一种是通过更新包装的方式实施‘产品换代’。”
“高端白酒采用一贯的提价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消费者在适应高端白酒的涨价趋势后,头部品牌的涨价空间得以提升;而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其他产品纷纷跟涨,抢占头部品牌提价后的价位带。”上述人士分析道。
动销不畅
经销商表示“压力山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白酒消费总量下降趋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规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在2016年为1358.36万千升,而2021年降至715.6万千升,在五年的时间内缩水了一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购买力较为固定,白酒已经失去了“增量红利”,进入“内卷”的挤压式增长期。因此,在春节前后,随着炒作热度的褪去、供应跟上、销售旺季结束,部分酒企的跟风涨价行为不再强势。
“现阶段除了茅台外,不论是以五粮液、郎酒为代表的头部品牌,还是第二梯队酒企的跟风涨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有行业人士表示。
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看,价格体系不稳定导致价格虚高。此前,国台就因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招商,再将囤货压力转移至经销商端,后因市场动销不足而产生严重的价格倒挂。根据相关报道,国台主打产品国标酒建议零售价为699元/瓶,而实际成交价在460-480元/瓶左右。
“白酒企业通过自己向经销商发送文件涨出厂价,是促进终端成交价上涨的一种手段,不管出厂价怎么提,零售价才是反映品牌力重要的指标。”有分析人士表示。
从市场容量来看,消费市场相对饱和,同质产品竞争激烈。现阶段除茅台以外的白酒产品,都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排名第二的五粮液也受到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其他浓香型品牌的同质化竞争。
“茅台的成长路径不适用于第二梯队品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酒商告诉名酒智库,一是由于茅台本身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对涨价的敏感性不高;二是由于茅台同时具有增值、变现两个功能,拥有社交货币的属性,成为消费者眼中的“硬通货”,其他品牌不具备这一条件。
此外,疫情多点爆发,酒商承受能力有限,利润空间被压缩。据名酒智库此前的调查,叠加疫情的影响,二三线白酒品牌正在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有代理多个白酒品牌的酒商表示,厂家提升出厂价,但消费者很可能不买单,实际终端成交价难以提升,面临着运营成本增长和销量下滑的难题。
因此,争先提升“厂价”的行为,厂家将巨大的市场压力再次转移到经销商端,是这轮“涨价潮”不被看好的原因。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提升品牌力、拉动终端动销,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文章来源:名酒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