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醇酒,像极了曾经火过的脱因咖啡和低糖面包,被认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风向标。但喝起来没有酒味的酒,真的能在三年后拥有超700亿元的市场规模吗?
当红炸子鸡,减量不减价
无醇酒正在快速走红。
它是继脱因咖啡、无糖面包、低卡甜品之后,又一种被年轻人推火的“当红炸子鸡”。
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并且任性地决定“成年人才不要做选择”时,特定成分减量的“平替”产品变得热门。喝了又好像没喝,吃了又好像没吃,成为新潮的生活方式。
可是在新消费浪潮影响下,减量不一定意味着减价。
笔者在广州某个精品超市里发现,无论是在哪类酒水的柜台,带“无”或“低”等字样的产品终究是少数,且并不会比隔壁普通同款来得便宜。
例如这款标注了“无醇”字样的柠檬味啤酒,在不考虑促销活动的情况下,原始售价为18元,要比旁侧普通啤酒来得高。哪怕是按折扣后的实际售价来看,12元一瓶的价格,也比大家所熟知的几元一瓶的工业啤酒来得贵。
此外,被大湾区居民所熟知的益力多,也存在“含量越少越昂贵”的情况。都是其旗下的软酸菌饮品,红色普通款便比蓝色低糖版价更低。
放以往,酒喝得够劲儿、咖啡喝得很醒神、面包口感很甜蜜,都被认为是各自品类的竞争优势,也是提高售价的诀窍。
而如今,当品牌们为消费者打造出一种“变得健康是昂贵的选择”的心智后,产品剑走偏锋,让自己的滋味变得寡淡,反而可能达到“减量不减价”甚至是身价更高的结果。
风味流失 难以避免
“其实这种无醇啤酒喝起来没什么感觉,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是喝果汁。”精品商店里,有店员表示。
相比常规啤酒,无醇酒喝后难以很快达到微醺的感觉。因此,这也是偏爱酒饮刺激口感的爱酒者们对无醇酒无感的原因。
该产品的线上文案中称,该产品由60%的柠檬汁和40%的无醇啤酒混合而成。我们从产品配料表中发现,其酒精含量仅为0.4% vol,的确是符合国家对于无醇啤酒的酒精度数要求(小于等于0.5% vol)。
而其原麦汁浓度达到了8.4°P,已然满足了普通工业啤酒甚至是精酿啤酒所要求的原麦汁浓度。
尽管这款无醇啤酒在原麦汁浓度数据上很能打,但由于其在酿造过程中有意控制了酒精的产生,这使得喝完之后,感觉更像是给自己灌了瓶带点儿酒味的果汁。
在酿造过程中直接抑制酒精的生成,是制造无醇啤酒的常用方式之一。而另一种常用方式则是以反渗透技术为代表的脱醇法,对酿造完成的普通酒液进行脱醇,把酒水中含有的酒精析出、分离,从而得到无醇、低醇的酒。
事实上,制造无醇啤酒的工业手法已然成熟,但无醇啤酒依然被部分消费者认为没有酒味。无独 有偶,无醇或低醇葡萄酒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扰。
事实上,酒精是芳香物质的重要载体。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进行无醇化处理,葡萄酒中的芳香化合物和酚类物质依然会有一定比例的流失。
普通葡萄酒有着各不相同的花香、果香,以及矿物质等口感,但无醇葡萄酒中较少能分辨得出这些具有识别度的风味,酒体的结构感和饱满度自然也无从说起。
对于无醇啤酒日益被广大啤酒消费者接受的今日,无醇葡萄酒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是哪种无醇酒,其未来可能达到的规模,或许没有大家料想中的那般高。
市场预期的高位或难企
近几年,无醇酒的市值增长迅速。根据GIR(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结果,光是无醇啤酒便在2021年创下了大约59.867亿美元的收入。而据GIR预估,这一数据在2028年或将达到99.8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6%的水平。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无醇酒便出现在以欧美国为主的各个市场,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了各大商超的常客。
但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无醇酒还是方兴未艾的新产品,别说街头巷尾的小商铺,就连传统超市里也不一定有,大家想买到无醇酒并不容易。
在中国市场,无醇酒面临的挑战可不少。铺货量不够多是一方面,消费者接受度不够高是另一方面。
我们发现,市面上好几款无醇酒在撰写营销文案时,已经主动选择了适合他们的目标受众群:那些“人菜瘾还大”的年轻群体,亦或是受限于场景、事务需要而不能醉酒的人群,还有正在控制酒精摄入量、有意戒酒的爱酒客。
用网友们的话说,那便是“说一千道一万,绵软温和的无醇酒还是不敢挑战注重酒味和刺激感的老酒鬼们。”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确实正在追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总有某些时候,我们会想“放纵一把”,重新拾回对烟火饮食朴素而真挚的需求。
喝酒不醺,总感觉缺点儿意思。喝咖啡却提不了神,犯困的上班族便不会再选择喝第二次。让人上头的是酒精,帮人提神的是咖啡因,在适度范围内的摄入,依然被大家认为是可接受的。
对于酒饮爱好者、咖啡爱好者而言,无醇酒、脱因咖啡都像是隔靴搔痒的代餐,透着一股不得劲儿的乏味。而消费频率高的爱好者,才是现阶段能带动产品销量的主要群体。而让不爱喝酒的人群养成饮酒习惯,远比去打动本身就爱喝酒的老用户来得难。
近期,数据研究公司天猫创新中心(TMIC)发布了研报,预计三年后无醇或低醇酒将在中国市场达到734亿元的规模。诚然,无醇酒和低醇酒在近几年增长迅速,但今年明显露出低迷之势。
就拿刚过去的618来说,比起白酒等品类,无醇/低醇的酒在成交额方面算不上佼佼者。甚至本属于低度酒受众群体的消费者,在今年转而选择了同样舒适易饮的白葡萄酒,以及受惠于RCEP协定而减税降价的清酒。
以往火热非凡的众多低度酒品牌,在经历了一番“闹腾”之后,并未成功地占据销售前列,不少甚至黯然退场。而无醇酒否能在未来达到超7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文章来源: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