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星啤酒宣布:在2023-2025年的三年间,计划开设1000家精酿啤酒馆,立足郑州,深耕河南,未来将通过这种模式布局全国市场。金星啤酒的“千店计划”彰显了对精酿行业发展的信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深刻揭示了当前精酿啤酒发展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是金星?契合度有多高?
在啤酒领域,工业化啤酒和精酿貌似“不兼容”,所以,很多工业化大厂虽然看好精酿,但却不太可能去大力度推动精酿产品。比如青岛、雪花等大厂,虽然也有各种形式的酒馆,但从推广力度和产品构架来看,并非纯粹的精酿终端,更多是对于新零售业态的一种回应和占位。
金星则不同!它旗帜鲜明地打出了“金星精酿”的大旗,并以此为店招,以精酿啤酒构建酒馆的主力产品架构,是更加纯粹的精酿酒馆。其实,金星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精酿酒馆的运营,突出品牌本土化优势、生产基地优势、年轻化产品理念、社区配送等,已经初步完成布点郑州,而金星的精酿酒馆更是成为年轻人热捧的网红打卡地。
从某种程度来说,工业化大厂对于精酿啤酒多是浅尝辄止,这是其品类特性决定的。首先,精酿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这些大厂往往有成熟的通路产品,并且量都很大,销售结构也比较稳定。此时去开发一个集中度不高的精酿品类,代价很高,还不如在传统啤酒和高端啤酒上发力见 效快。其次,精酿产业比较分散,品牌集中度不高,强调特色致胜。大厂运作精酿的投入产出比不高,即使开发成功短期内也很难规模化,模式很难复制,运营成本就会大幅增加。精酿目前强调区域化,而大厂一般都实现了全国化布局,整体和局部市场的平衡关系也是他们要重点考量的。
当前中国市场啤酒的五大巨头:雪花、青啤、百威、燕京和嘉士伯,基本都有涉足酒馆业务,比如青啤的1903青岛酒馆、燕京啤酒试水“社区酒號”、华润推出JOY BREW等,但这些并非是单纯卖酒,而是集品牌、渠道、营销、粉丝运营于一体的商业模式,或者可以这么说,他们并不在乎是否能卖出精酿,而是占位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金星不是巨头,但也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根据地市场,但都集中在郑州周边及河南省内;有通路畅销产品,但远没有五大巨头的大单品那种规模……也许正是这些特点,让金星去尝试真正的精酿运营,并制订了未来三年的“千店计划”!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反映了目前精酿啤酒尴尬的现实!行业龙头“不屑于”精酿的品类开发、严重依赖于地域性运作、产品准入门槛低、品牌集中度差、渠道和终端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而精酿啤酒对于行业资本和大厂的吸引程度,是下一步能否真正变现行业红利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精酿或许需要更多类似于金星这样的中型啤酒生产企业的加入。
酒馆模式大热,精酿能占几成?
数据显示,2015-2022年国内啤酒销售中,现饮渠道的销量与销售额平均占比分别为51%和66%,占到啤酒销售规模的半壁江山。而日渐兴起的小酒馆模式,无疑将会是未来精酿啤酒的“主舞台”。
精酿和小酒馆的结合是行业的风口
但目前,精酿啤酒与小酒馆的结合度还远远不够。山东青州鲁义商贸的秦越总经理介绍说,自己原来开了两家小酒馆,主要引入了精酿瓶装酒,也上了两条线,做前店后厂模式,但现在基本已经转成普通的烟酒店了。秦总总结:其一,配餐不到位,小酒馆做成了烟酒店;其二,自建的配送体系没有成型,这是硬伤;其三,没有与其他餐饮终端联动,比如烧烤摊、音乐轻吧、小饭店等;产品销售利润不足以支撑小酒馆的运营。
精酿如何有效利用小酒馆这种业态,成为了行业性难题。毫无疑问,单体小酒馆需要有本土化优势的品牌,厂店结合,确保新鲜的口感;同时外卖闪送和社区门店等,也是小酒馆发展所必备的;还有就是吸引年轻消费人群和粉丝的关注,构建多元化场景。
金星在发布“千店计划”时强调,“智”、“创”、“鲜”。所谓“智”,就是生产线的自动化、客户信息化、服务年轻化,从原料、成品到库存、销售,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换代;“创”就是创新,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尤其精酿,要给消费者新鲜感,从而撬动酒馆消费;再有就是“鲜”,高端化道路,产品先行,拉动高端产品销售,强调现饮的功能,打造多元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
小酒馆与精酿的天然契合度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产品进入就能形成销量,它同样需要一整套的运营体系和方法。小酒馆方兴未艾,这是精酿啤酒发展的千载良机,因此,必须开放性地尝试更多的运营方法,让小酒馆为精酿啤酒的真正腾飞插上“翅膀”!(文章来源:葡萄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