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酿造出一坛好酒,小麦是绕不过的起点。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小麦有着刻在骨子里的质朴情感,无论是以食品还是以酒的方式呈现,小麦的香味,粮酒的香气,早已深入中国人的灵魂。
但你别看小麦现在占据着粮食届的“C”位,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早在四千多年前,小麦初入中原,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怎么回事?且听“酿酒大佬”杜康,为您讲解“制曲一哥”小麦的前世今生!
1小麦1.0:被“嫌弃”的一生
其实,小麦并非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舶来品。
据研究显示,公元前9600年,小麦起源于西亚新月沃地区。但是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它只是作为自然界的一棵草自我生长。
至迟在距今 4000 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东周时期中原地区主粮开始发生由粟到小麦的转变,并且早开始大量食用小麦的是社会底层人群,尤其是城市中经济状况差、且没有农田耕种的人们。
为了生存,才不得已选择食用小麦,可见那时小麦的地位有多边缘。
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小麦的这种境遇,自有“伯乐”会出手,对于小麦来说,酿酒祖师爷——杜康,不能不算它的“伯乐”。
2小麦2.0“制曲一哥”斩露头角
众所周知,约五千年前,黄帝的粮官杜康因缘际会从“空桑秽饭、酝以稷麦、已成醇醪”中得到启发,反复研试,遂得酿酒之秘,造出了开天辟地第1杯秫酒(即高粱酿的酒),奠定了我国酿酒业的基础。
高粱遇到酒,犹如伯牙遇到子期,适度的单宁在酿造过程中会产生丁香酸、丁香醛及其他香味物质。但是,高粱的魅力需要酒曲来开启。
明代史书《天工开物》讲得更清楚:“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
意思是:酿酒必须要用酒曲作引,没有酒曲,即便有好米好黍也酿不成酒。自古以来用曲酿酒,用蘖酿“甜酒”。后来人们嫌“甜酒”酒味太薄,结果导致酿造“甜酒”的技术和制蘖的方法也都失传了。
这里的“曲”,用现代科技术语来解释即:复式发酵。先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而后再将葡萄糖转化成酒,这种糖化加酒化过程必须依靠具有特殊糖化酒化力的霉菌和酵母,即酒母,也就是“麯”。
曲,起源于天然存在,而完成于人工制造。杜康的功绩,正是发明了“麯”,弱化了“蘖”,酿出了“酒”,成为华夏酿酒第1人。
据说,早用作曲糵的谷物,可能是稻米。那时候,小麦还没在中国落户。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当处于高相对湿度的条件下, 小麦更容易培养微生物 ,在众多谷物中,用小麦做曲更方便 。
及至汉代的时候,杜康的制曲业已经非常专业。随着国势日渐强大,酒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酿酒业的发展使制曲的工艺也随之提升。有书曾披露:“(六月)可作曲……是月廿日,可捣择小麦,溲之······“
杜康村北二里之外有个“曲营村”,早在两千年前就是个制曲专业村。该村临近刘伶河,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地势低洼,风平气柔,是古人精选的踩曲基地。数千年来,远远近近的“麯户”陆续在这里盘地为营,踩曲谋生。户们为了生存,相互间既有竞争又相互学习,早掌握了由散曲制作饼麯的技术,大大提升了秫酒酿造的出酒率。
曲为酒之骨, 以麦制曲,以曲酿酒。至此,小麦正式进入2.0版本,逐渐在酿酒界崭露头角。
3小麦3.0:成就杜康浓香美酒
如今,小麦已经“逆袭”成功,不仅稳居我们餐桌上的"C位",更成为酿酒界的“制曲一哥”,几乎能与高粱平分秋色,有人说,如果把高粱称作是白酒届的教父,那小麦就是白酒届的灵魂人物。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他成分的含量也适当,营养丰富均衡,同时含丰富的面筋质,粘着力强。 用小麦酿酒,酒体适口度高、劲头足、香味成分丰富,使酒达到香气 浓郁幽雅、醇和绵甜,回味悠长。
作为中国秫酒的开创 者,杜康控股一直非常注重酿酒传统工艺的坚守和传承,生产环节不仅制定有严格的工艺流程,而且有严苛的管控标准。
原料(小麦)润料、粉碎、拌曲料、踩曲成型、入室安曲、挂霉、翻曲(前、中、后火期)、并房养曲、入库贮存。一个周期大概30天左右。
为了稳定成品酒的独特风味,杜康坚持选当地出产的优质小麦为原料,从润粮、粉碎、拌料、成型到曲坯入室不仅有自己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同时,还根据气温适度调整养曲过程,确保大曲质量。
杜康酒之所以香气幽雅,回味悠长,和优质的小麦及独特的制曲方法分不开。
在生命周期中,小麦是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农作物。她始于秋日,眠在冬季,长于春时,收在夏天,历经完整的四季交替和漫长的生长周期,造就了自身的良好品质和内在精髓。
用如此好粮酿出的酒,如何不醇香?且饮一杯杜康酒,细品其中滋味。(来源:杜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