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走进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北水峪村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逶迤连绵,绿油油的鲜椒粒缀满枝头,微风吹拂下,小小的花椒粒随着枝干“摇头晃脑”,山间一派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景象。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满是杂草,经过整治后,荒山变成了基地,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务工赚钱,还能照顾家人,真是一举两得。”谈起基地带来的变化,村民李现有高兴地说。
北水峪村地处浅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宜种植传统作物,经济发展滞后,缺少产业支撑,村民增收致富没有门路。如何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是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的“心病”。
为了给广大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北水峪村“两委”干部积极外出学习考察,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盘活闲置土地50亩,采用“村集体土地入股、联建共营”的方式,走上了一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花椒种植道路。
“我们种植的大红袍花椒,香度、麻度各方面的品质都比其他品种好。”在基地,北水峪村党支部书记史风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4户群众的50亩荒坡秃岭每年以3000元租金流转给村集体,刨去人工、土地、养护等各种开支,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还能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就业。
北水峪村花椒基地的“蝶变”是观音堂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示范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引 领作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精准发力,组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对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阵地、厂房、仓库、设施设备等资产和土地等资源资产进行梳理摸排,通过承包、出租、对换等方式,实现各类资产资源保值增值,逐步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下一步,示范区将始终坚持党建引 领,按照“一村一策、联片发展、整区推进”的思路,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项目载体“多点开花”,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全域现代产业规模,赋能乡村振兴。”观音堂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商科峰说。(来源:河南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