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相关葡萄酒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
随着中国取消对澳葡萄酒“双反”措施,意味着时隔三年,大量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酒即将重返国内市场。
面对“老对手”的回归,国产葡萄酒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者说,在澳大利亚葡萄酒卷土重来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会不会被抢走已拥有的市场份额?对此,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给出了相同的回答:不会。
当初“离开”没有让国产葡萄酒更好
一直以来,国产葡萄酒的处境都十分尴尬。
首先,戴着“舶来品”帽子的国产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化发展时间尚短,导致其从技术水平、历史文化到风土风味都未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
其次,国产葡萄酒的品质和产量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确实有许多葡萄酒庄致力于“品质升级”“品牌打造”,并成功在各大国际赛事为国产葡萄酒争得了荣誉,但也有部分酒企、酒庄以“简单粗暴”的手段牟利,以9.9元/瓶、19.9元/瓶的噱头营销损害国产葡萄酒的整体形象。
此外,与进口葡萄酒相比,国产葡萄酒“弱势”更加明显。
一方面,消费者更信任进口葡萄酒品质,即便是在“当下”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进口葡萄酒历经多年深耕,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完备的市场布局。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国产葡萄酒的尴尬具体体现在“高定价的产品无法和市场上国外的同类竞品在口碑上比较,而低定价的葡萄酒常常会使购买者产生‘是否有品质问题’的焦虑。”
所以,某一个进口葡萄酒的退出,并不会对国产葡萄酒带来利好,就以澳大利亚葡萄酒为例……
2013-2016年,国产葡萄酒产量降幅相对较低,仍稳定在100万千升以上,而2017年则近乎腰斩,产量仅为67.91万千升。
到2021年,国产葡萄酒产量为26.8万千升,2022年则出现进一步下滑,产量降低至21.4万千升。
从以上数据就可清楚地看到,当澳大利亚葡萄酒因“双反”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国产葡萄酒并没能进一步“扩张”。而这足以证明,国产葡萄酒的“兴衰”并非竞争对手所能“决定”。
如今“归来”也不会让国产葡萄酒更糟
如今“老对手”重新站回擂台,从多方反馈的信息来看,国产葡萄酒并没有因此产生担忧,因为完全没有担忧的必要。一个最为有力的证明就是“A股市场葡萄酒相关上市公司”波澜不惊,股价并没有出现“跌势”。
从整个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来看,当前仍处于“谷底”,不管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都正在面对“挑战”。
一是消费疲软并没有好转迹象,葡萄酒单价与销量备受冲击;
二是渠道内库存仍然“有待消化”,各类型新品难以找到合适的渠道销售;
三是葡萄酒自身的“小众标签”迟迟未能撕下,社交属性薄弱让其难以成为各大宴席市场的主流。
也正因为“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多一个入局者,对国产葡萄酒而言并不是完全的坏事。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澳大利亚葡萄酒重回国内市场,短期来看,一定会导致部分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然而,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位实力强劲的对手“回归”,有望为国内葡萄酒市场注入新活力。
此外,以张裕、威龙为代表,在澳大利亚拥有酒庄的国产葡萄酒企业也可以借此找到“新增量”。
张裕A总经理孙健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歌浓酒庄因连续九年获得不同机构评选的澳大利亚年度最 佳酒庄称号,张裕有意将其以“澳洲新酒王”的形象向市场推出。
“离开”没有带走问题,“归来”也不会带来问题。澳大利亚葡萄酒只是国内葡萄酒市场上的一类产品、一种选择,仅此而已。
国产葡萄酒“崛起”需加码高端化
“没有品牌化,就无法高端化。”曾有业内资深人士明确指出,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除品牌度高的诸如拉菲、奔富以外,普通消费者鲜少能说出其他品牌。因此,国产葡萄酒的兴盛还得从做强品牌开始……
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是,随着各产区利好政策的出炉,国产葡萄酒的未来正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甚至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下一个风口”。
据悉,宁夏、新疆、山东等葡萄酒产区均出台相关发展规划。
宁夏产区到2025年,力争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0.8万亩,建成酒庄270家以上,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新疆产区到2025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比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65万亩;
到2025年,烟台全市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国产葡萄酒市场占有率达到40%。
多位接受采访的酒商一致认为,虽然国产葡萄酒起步晚,但在政策支持与新一辈消费者崛起的背景下,只要国产葡萄酒可以坚定走品质路线,坚持品牌化的打造与建设,仍然大有可为。(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