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状况,才能做出准确的选择,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那么,在销售叫苦不迭的氛围下,国内酒业市场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11月22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中国酒业当前正处于三个关键时期:前期高速增长的消化期、新环境的适应期以及新空间的开拓期。
难在当下,利在未来!
在存量竞争格局的时代背景下,以白酒为代表的中国酒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去库存”。
众所周知,这个问题早在2023年就已经被整个行业放在首要解决的位置,一年多来,已经有多家知名酒企为此不惜“主动控速”。
然而“主动控速”的效果并不明显。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价在量先”的经营原则似乎只能维持住当前的局面,并不能打破库存高企的事实,无法为酒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强劲的动能。
效果不佳,也不能停?按照王新国的说法,“面对消化期,酒业需要有序消化前期形成的渠道库存,确保市场健康运行。”
换而言之,“消化库存”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去思考究竟如何做、怎么做的必答题……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没有一个合理的库存,就无法打破供大于求的现状,市场上的价格倒挂就会长期存在,并会不断对名酒的品牌力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动摇整个行业的信心。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虽然酒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清晰可见,从上游到中游、下游,没有一个环节是容易的。但是,大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作为民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酒业的未来仍然大有可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都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206元,增长7.1%,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30.1%。
“酒类消费作为民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文化符号的价值属性不会变,酒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同样不会改变。”王新国称。
2
先适应、再开拓!
如果说消化期的出现,是整个行业在为过去数年的无序、高速发展“还债”,那么,适应期与开拓期的存在,则是一种围绕“新变化、新形势、新时代”必须开展的应对之举……
适应期,在消费群体、市场结构、渠道形态均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调整策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特别是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以及电商、直播等新渠道的兴起,都为酒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年轻消费者的成熟和自信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自己的个人需求。这也意味着,那些试图通过营销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渗透,则极大地改变了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电商渠道随之兴起,没有消费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这使得它成为当今各类商品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营销手段。
一位接受采访的酒商称,一个新渠道的崛起,必然会对传统渠道造成严重影响,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就是“分流”。
对于从业者而言,现在就要守得住原有渠道,更要在快速崛起的电商渠道站稳脚跟,只有主动去适应,在营销层面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才有更多可能突出重围。
开拓期,酒业应加强对新群体、新区域、新品类、新场景等方面的开拓探索,以满足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王新国强调,这不仅是酒业未来增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服务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对于酒业接下来的创新发展,王新国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长期主义,铸就卓越品质;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三是传承与创新并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品位;四是加强国际化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