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河股份”)发布两则“停货”通知,即日起“江苏省内暂停接收第六代海之蓝销售订单”“洋河对梦之蓝M6+实施严格的配额管控政策,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市场暂停接收销售订单”。
对已进入深度调整期的酒业来说,停货并不鲜见——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大波白酒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停货”举措。
“停货”的背后,是否意味着白酒进入稳健发展的阶段?
名酒纷纷出台“停货”举措
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停货”措施,已是洋河股份今年以来第二波。1月17日,洋河下发通知,“即日起洋河品牌海之蓝、天之蓝产品停止向各线上平台供货”。
不到一个月,洋河股份连续两次“停货”,而从整个酒业来看,这并非特例。
实际上,去年以来,多家头部白酒企业相继“停货”。2024年6月底,贵州茅台取消“大箱”投放及开箱政策,泸州老窖52度国窖1573“停货”;2024年7月2日,茅台酱香酒营销公司宣布,暂停投放茅台1935酒合同计划......
今年以来,各大酒企“停货”措施继续。1月10日,贵州珍酒下发通知,停止接收第三代“珍十五”(含无奖)产品销售订单;1月17日,洋河股份下发通知,即日起停止向线上平台供货海之蓝和天之蓝产品;1月21日,李渡酒业下发通知,即日起暂停供应李渡高粱1308申遗献礼、李渡高粱1955、李渡高粱1975等产品;春节期间,今世缘发布通知,即日起暂停接收42度500ML国缘四开、对开销售订单......
“停货”的背后是控量保价
“这个春节,白酒的行情与往年的节奏不一样。往年春节前后,很少听说有白酒停货的,基本上都要借春节旺季良好行情涨价。”长期关注白酒市场行情的行业人士李明说。
停货,即控量,其背后实际上是保价。
“控量,是给市场和渠道减压,从而试图用时间换空间。”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说,适当控货以减少供给,可以维持产品价格体系,也是名酒积极适应调整周期,给渠道商减压、市场持续良性增长的必要措施。
白酒企业控量之后,是否达到了保价的效果?
从五粮液近期的市场表现,或可一窥。春节前夕,五粮液同样宣布了“停货”举措:1月下旬,五粮液发出通知,对专卖店和渠道运营商的合同量进行梯度调减。
在酒业分析师肖竹青看来,五粮液的上述举措收到了积极成效。“五粮液通过控量取得了良好的挺价效果,第八代五粮液市场价格迅速恢复到900元以上。”
来自江苏中糖德和经贸有限公司的销售情况,佐证了这一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历正月初二,店内第八代五粮液就已全部售罄,零售价格达到1020元,并带动了五粮液1618、低度五粮液等产品的销售。”
众多酒企选择“稳”字诀
实际上,白酒企业纷纷选择控量保价,与当前的酒业市场形势有关:随着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白酒行业普遍面临整体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高,以及消费需求不足等挑战。
在新一轮调整周期面前,众多白酒企业均选择了“稳”字诀。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底,在五粮液、洋河、汾酒、习酒、茅台等各大头部酒企召开的年终会议上,“稳”字不约而同成为关键词:五粮液将稳价和厂商共赢作为新一年的重点工作;洋河股份则明确将“主动降速,去库存”列入2025年工作规划;汾酒在经销商大会上表示“稳定压倒一切”……
2025年,依然会是中国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之年。
在行业周期下,今年的白酒市场是否能“稳”住?“个人判断,整体上,今年依然会呈现出价格震荡趋势,价格的下跌不可避免。与此同时,拥有品牌、品质和规模的头部名酒本身议价能力强,加上强势控价措施,其价格有望率先恢复。”蔡学飞表示。(文章来源:酒食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