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35届中国(郑州)糖酒食品交易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守正?起势?腾飞”为主题,勾勒出酒业在时代变革中的前行方向。
展会同期举办的2025中国酒业新消费论坛,聚焦“创新消费场景,重构产业生态”,围绕餐酒融合、酒旅融合、融媒体时代及AI背景下酒业传播等话题进行思想碰撞,为酒业破解消费困局提供了破题思路。
机遇当前酒业亟需多维度“破旧立新”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与行业环境下,中国酒业正站在增长的分水岭上,面临着诸多新变局,但同时也孕育着新机遇。
2025中国酒业新消费论坛上,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表示,从宏观经济看,世界经济“东升西降”倒逼中国转向“强内需”战略,可以断言,未来5年中国居民收入将大幅提高、释放庞大消费潜力,这无疑为酒业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从行业自身而言,酒类消费陷入存量博弈,消费动能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情绪价值缺失、场景体验陈旧,大部分产品增长乏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对“用户需求迭代”的认知滞后。
对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邢春雷认为,酒业需从多维度进行创新和优化。
在产品创新上,要实现从“功能供给”到“价值共生”,建立“用户定义产品”的共创体系,将产品从标准化商品转化为“用户专属的味觉记忆”,根据细分场景的价值需求精准创新产品,并通过技术创新将产品打造成为承载用户情感、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的价值共同体。
在场景创新上,从“功能场所”升级为"多元破界",构建多维度的场景生态系统,让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者转变为场景共创者,打造沉浸式品牌体验空间,实现从产品销售到文化认同的升级,并通过绑定新兴生活方式和跨界融合,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在营销创新上,从“流量收割”转变为“关系共建”,建立“文化认同-情感连接-价值共创”的营销体系,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与触达,增强消费互动性和趣味性,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的起点。
消费作为“稳定器”和“压舱石”,对酒业的转型发展意义深远。而其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场涉及新业态、新思想观念、新生产方式、新内容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在杨光看来,“短期都是问题,长期都是机会”。但机会不会等待观望者,当“强内需”战略红利持续释放,当 Z 世代、新中产等消费群体崛起,酒业参与者必须立即行动、回应需求,才能在分水岭前抢占先机。
场景破界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重构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措施》定义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要求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餐饮、文旅体育等六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2025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多元化消费场景对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性已然明确,这为酒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从单纯的产品销售模式向经营生活方式转变,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本次新消费论坛也对此展开讨论。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在场景创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餐酒融合” 和 “酒旅融合” 成为当地酒业新消费的显著特征。
“鱼头酒文化” 是河南 “餐酒融合” 的生动体现,黄河大鲤鱼与白酒的搭配,演变成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在 “吃豫菜、喝豫酒” 的理念影响下,河南白酒消费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酒旅融合”方面,河南酒业也有诸多生动实践。其中,仰韶酒业率先踏上了酒旅融合的探索之路,立足仰韶酒庄“一庄五园”,打造生态产业链,并依托生态、产业优势,持续推进观光旅游、工业参观、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政商会议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酒文旅融合发展。
刚刚过去清明小长假期间,仰韶酒业所在的仙门山景区成了河南工业旅游融合转型发展的一大亮点:三天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60%以上,营收增幅突破40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年4月,是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的赏花期,当百万株牡丹竞放,洛阳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杜康作为河南洛阳的另一张名片,多年冠名赞助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当选指定用酒,并通过牡丹节IP,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意境转化为文旅体验。
与会专家、大咖在关注河南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颇具借鉴意义的赤水河谷。
仁怀市深入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茅台古镇5A级旅游景区创建,探索创造酱酒+音乐、酱酒+展览、酱酒+赛事、酱酒+美食等消费模式;习水以“习酒文化城”为中心,统筹规划打造“酒文旅”厂区精品参观路线,为消费者提供全时空、全过程的沉浸式体验;金沙积极引入“酒旅融合”项目,推动酒旅文商一体发展。
新消费论坛现场,华润啤酒集团副总裁、金沙酒业董事长范世凯也分享了金沙酒业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他表示,“为让合作伙伴卖得动产品,我们通过品、赠、游、宴、购等手段去加大消费者培育。”
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酒业有望在场景创新方面继续出成绩,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颖、独特的消费体验,推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技术赋能融媒体与AI重构酒业传播新思路
当下酒业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来自传统传播模式与数字时代的需求断层。那么,如今在消费变迁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变革下,融媒体如何为酒业注入新动能?AI技术怎样与酒企营销碰撞出新火花?
在新消费论坛的《融媒体时代及AI大背景下酒业的传播之道》对话环节中,微酒董事长黄磊围绕媒介形态演变、传播逻辑重构及企业应对策略展开分享。
回顾传播史,媒介形态的每一次跃迁都重塑着品牌与受众的连接方式。早期纸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依赖单向输出,白酒品牌通过权威渠道传递标准化内容,受众处于被动接收状态。
进入电子屏幕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催生了融媒体生态,内容生产从单一走向多元,倒逼白酒品牌建立专业化的内容团队,以适配碎片化、互动化的传播需求。
AI技术的突破则开启了传播3.0时代,黄磊指出,AI的核心影响在于重构信息获取模式——传统“搜索即获取”的逻辑正在让位于“算法即推荐”。随着智能终端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学习,内容分发从“人找信息”转向“信息找人”,传播效率依赖于算法对用户偏好的精准捕捉。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酒品牌传统的内容策略已难适应。黄磊强调,AI时代的内容生产需实现两大转型:
其一,从“质胜”到“质效并重”的高频次生产。随着智能终端对品牌动态的全天候监控,企业需建立常态化的内容输出机制,通过持续的图文、视频、直播等多元形态,保持品牌在算法中的活跃度。
其二,从“专业团队”到“全员共创”的生态构建。黄磊提出“全员内容生产”概念,主张打破传统宣传部门的边界,鼓励企业内部员工、经销商、终端门店甚至消费者参与内容创作。
以不久前荣获“微酒年度品牌标杆”的仰韶彩陶坊为例,其在2025年春节营销中自主制作“以非遗致敬非遗年”视频内容时,利用AI技术制作创意视频,将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涵盖珐琅、皮影、团扇、面塑等多种呈现形式,同时发动消费者参与创作,颇受欢迎。
据观察,酒业里,已有部分品牌开始布局,他们将内容生产视为战略工程,通过高频次输出保持品牌“可见度”,通过全员共创扩大“参与度”,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适配度”。
整体来看,酒业新消费的变革,本质是一场“先锋者的游戏”。从破旧立新的勇气,到场景融合的智慧,再到技术赋能的敏锐,中国酒业正以“守正”的定力与“起势”的姿态,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增长新故事。
对于酒业参与者而言,在新消费时代,别再让“子弹飞一会儿”,先发优势可能转瞬即逝,等待与犹豫,也可能让自己在分水岭后被甩入下滑通道,接下来,瞄定方向、趁势而起。(文章来源: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