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新时代| 风味创新成为酱香突破的关键?

时间:2025/5/7 8:58:46好酒头条

近年来,中国酱酒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产能扩张趋缓、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分化,传统酱酒的“产区故事”和“工艺标签”已难以支撑品牌的差异化突围。在此背景下,风味创新成为酱酒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抢占年轻消费市场的重要方向。无论是神农架酱酒融合高山生态的“自然风味”,还是《咖啡风味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的探索,都标志着酱酒行业正在从“守旧”向“创新”转型,试图以独特风味重构消费者的味觉认知。

一、理性竞争时代:酱酒行业亟需破局之道

1. 行业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

根据《2023-2024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酱酒产能增速仅为7.1%,销售收入增速9.5%,较前几年明显放缓。茅台、郎酒等头部企业虽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小品牌面临产能过剩与市场渗透率不足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12987工艺”“核心产区”等传统卖点被广泛模仿,消费者对千篇一律的“酱香故事”逐渐审美疲劳,市场亟需新价值点。

2. 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传统风味面临挑战

“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趋势下,年轻一代更追求个性化、场景化的饮酒体验。传统酱酒复杂的感官描述(如“酱香突出、回味悠长”)因缺乏直观感知,难以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有效沟通。一项调研显示,30岁以下消费者对酱酒的接受度仅为18%,远低于浓香型白酒。如何以风味创新打破“老派”标签,成为行业共同课题。

二、传统工艺的根基与创新边界

1. 坚守“12987”工艺,夯实品质基础

酱酒的灵魂在于传统工艺。品质酱酒严格遵循“12987”坤沙工艺(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确保基酒的醇厚与层次感。这种工艺的复杂性不仅塑造了酱酒的独特风味,也成为行业的技术壁垒。

2. 产区优势的深化与拓展

传统产区如赤水河流域凭借独特的气候和微生物群落,仍是酱酒品质的基石。然而,新兴产区正通过差异化生态资源开辟新路径。例如,神农架酱酒将酿造环节置于茅台镇核心产区,而储藏环节则依托神农架的高山环境,利用“暖湿、清风、富氧”的小气候加速酒体老熟,形成独特的“高山陶藏”风味。这种“酿藏分离”模式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通过生态赋能实现风味创新。

三、风味创新的三大方向

1. 生态赋能型创新:神农架的“高山风味”

神农架酱酒通过“五高”策略(高山谷地、高山原粮、高山泉水、高山发酵、高山陶藏),将自然生态转化为风味标签,陶坛在森林环境中自然呼吸,酒体吸收负氧离子与林间芳香物质,利用季节温差调控微生物活性,增强风味的层次感。

2. 跨界融合型创新:咖啡风味酱酒的年轻化尝试

2025年初,《咖啡风味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标志着酱酒正式向年轻消费场景渗透。这一创新方向的核心逻辑在于:咖啡的苦香与酱酒的醇厚形成互补,通过科学配比降低辛辣感,更适合低度化、休闲化饮用场景,以都市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重塑酱酒的消费文化符号。

3. 科技驱动型创新:风味研究的科学化

国台酒业与天津科技大学的合作研究,揭示了酱酒风味形成的分子机制,替代传统诗意化表达,增强消费者对风味的直观认知。

四、挑战与未来: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1. 避免“伪创新”,坚守品质底线

风味创新需以工艺与产区的根基为前提。例如,部分企业为追求“果香”盲目添加香精,反而损害酱酒的本真性。

2. 构建消费者可感知的风味表达体系

当前酱酒的风味描述仍停留在“玄学化”阶段(如“空杯留香持久”)。未来需借鉴葡萄酒的品鉴体系,通过“风味轮”“口感图谱”等工具,将抽象描述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

3. 政策与标准的协同支撑

《咖啡风味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的制定,为行业提供了创新范本。此类标准需明确原料配比、工艺参数、风味阈值等关键指标,防止概念炒作。

酱酒行业的下一程竞争,本质是风味的竞争。无论是神农架的“高山风味”,还是咖啡酱酒的跨界尝试,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科技与文化的多维创新,重构酱酒的风味价值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在理性竞争时代,既留住老酒客的舌尖记忆,又唤醒年轻一代的味蕾共鸣。(文章来源:大家酒评)

免费加群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j_9998关注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