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国内代餐轻食市场规模就已超过1600亿元。最重要的是,“轻食浪潮”并没有停下的趋势,在传统餐饮企业“一家接一家倒下”的背景下,轻食企业却越来越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已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高达41.7%,预计2026年将突破5000亿大关。
值得大家注意到的是,就在轻食从“小众潮流”转变为“大众刚需”的过程中,与轻食概念无法有效匹配的白酒显然会“受伤”,甚至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市场上,赞同并接受轻食理念的越多,就意味着喝白酒的人越少。
1
白酒的动销难,与不健康有关系?
轻食倡导的“15分钟用餐法则”与白酒“杯酒人生”的慢饮文化形成对立;轻食主打的清新、低盐饮食,与白酒的浓烈口感产生冲突。当“轻食主义”席卷年轻人餐桌,当鸡尾酒与气泡水在社交场景中攻城略地,传统白酒的消费逻辑正在被解构。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在这场消费代际更替中,“不健康”的标签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白酒行业的头顶。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与中式酒桌文化中“每天二两养生”的民间认知形成撕裂。而除了科学对白酒不健康的定义,白酒也在事实上与“大荤大油”深度绑定,“有硬菜就得有好酒”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这也使其在健康餐饮图谱中被边缘化。
当60后、70后主导消费市场的社会环境中,白酒健康与否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他们普遍信奉“酒是粮食精”养生哲学,喝酒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社交,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只要不喝吐、不喝难受,那就不会影响健康。
如今,真的是时代不同了,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他们更相信科学,也更关注健康。而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健康指标作为选购食品饮料的首要标准,这种消费心智的转变直接冲击着传统饮酒场景。
“轻食浪潮”的出现就是一个信号,白酒必须进行改变,以应对一个全民都追崇健康时代的到来。
2
轻白酒,更好卖!
事实上,多年以前白酒业就开始注重“低醉酒度”“酒体健康化”的研究,除了传统降低杂醇的手段以外,新的微生物、基因研究也在推进,旨在保持白酒让人熏染陶醉的传统特性的基础上,改进白酒的健康化、舒适化属性。
近几年,随着“更健康生活”理念的传播,整个白酒行业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消费者已经开始遵循“少喝酒,喝好酒”的理念,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点到为止。
在此背景下,“健康化”与“年轻化”“国际化”一样,均是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问题就在于,白酒的传统形象在市场中根深蒂固,如何说服新老一辈消费者相信白酒健康,是一个“超级难题”。
一个最直接的手段是“降度”,通过优化发酵工艺降低酒精度数,研制38度、42度白酒,打破传统高度酒主导格局。这样做有效,但并不能真正“破除”白酒不健康的形象。
按照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现在是一个讲科学、信科学的时代,白酒健康不健康必须用科学来证明。截至目前,用科学来证明白酒健康,也是白酒头部企业发力的重要方向。
当健康属性与数字文明、体验经济深度耦合,中国白酒或将完成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惊险一跃。这场始于技术改良的产业进化,终将推动酒文化完成现代性转换——不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饮,而是"微醺见真意"的生命美学。(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