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白酒市场,正面临着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北方市场白酒份额大半由南方酒企占据,以川黔酒企为代表的南方势力通过香型优势、品牌势能、资本优势和渠道渗透,逐步侵蚀北方地产酒的传统领地,北方地产酒进退两难。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省白酒市场规模约为320亿元,但省内品牌仅占40%份额,主要以丛台、山庄、老白干、板城、沙城老窖等品牌为主,占比60%的省外名酒则以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等品牌为主。山东、河南等北方核心市场亦呈现类似趋势,川黔酒企在山东市场份额超60%,本地酒企仅能依托“地缘文化”艰难突围。
这种格局的形成源于多重因素。首先是12大香型中的前两大香型以川黔地区为根据地,形成规模化效应,其他地区散在的浓香、酱香产能无法与之抗衡,想要喝到优质的浓香、酱香白酒,几乎就绕不开川黔;其次是南方酒企更早完成品牌高端化转型,例如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通过低度化创新精准切入北方商务市场,茅台、五粮液由于其全国化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化口碑,更是北方市场高端宴席、商务市场的刚需,北方市场除汾酒外暂无其他品牌能有茅台、五粮液之品牌力;最后,南方酒企凭借资本优势展开密集渠道布局,线上线下集中挤压本地酒生存空间,强大的渠道力保 障了销售的稳步进行。
北方白酒市场剧变,做好准备迎接新挑战
北方白酒消费呈现显著的“二元分化”特征。一方面,高端商务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持续收缩,但300元以下大众价格带增速迅猛,100-300元价格带产品成为消费降级下的“避风港”;另一方面,Z世代崛起推动低度化、健康化趋势显现,38度国窖1573通过柔和口感和年轻化营销,成功渗透北方年轻消费群体。
从消费趋势看,北方市场呈现低端+高端并行,低度化趋势显现的特征,这种结构性矛盾对地产酒企提出双重挑战,既要守住100-300元价格带的基本盘,又需在300-500元次高端市场与南方酒企正面竞争。如何在市场变局下,守住北方市场的份额防线,成为北方酒企当下亟需攻破的难题。
构建“三维护城河”,以差异化竞争守住份额防线
南方酒企全国化优势明显,实力雄厚,留给北方酒企的机会已经不多,但北方酒企同样具备南方酒企缺乏的优势,比如地域文化、特殊风味等,北方酒企依然有较大的潜力守住市场份额,不被南方酒企蚕食。需从品牌、产品、文化三个维度构建护城河:
依托地缘优势,打造差异化文化壁垒。南北方文化渊源各不相同,南方秀美柔和,有盛唐雅致、有卓文君当垆卖酒的美谈,文风古韵渗透进南方白酒的灵魂深处;北方更有其波澜壮阔的故事可讲,有杜康、孔子、古都的悠远历史为之背书。北方酒企通过挖掘本地历史典故、非遗技艺,将之与品牌完美融合,便可通过提炼文化IP树立差异化的文化壁垒。
健康化、大众化饮酒趋势,倒推北方酒企创新。健康化、低度化、大众化、年轻化饮酒趋势引 领白酒市场新变局,北方酒企提前在新变局中占据位置,为未来市场份额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大众价格带,北方酒企需强化品质,通过“纯粮酿造”“固态发酵”等技术背书巩固基本盘,守住大众价格带市场;在次高端市场,可参考健康化创新路径,推出低度、健康化白酒产品,满足Z世代对“健康饮酒”的需求;在光瓶酒赛道,可通过年轻化策略,抢占年轻人市场,并通过“文化赋能”策略抢占高线光瓶份额。
从单兵作战到集群突围,以产区力量穿越周期。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白酒格局来看,北方白酒产区普遍呈现香型多元、企业分散的特点,缺乏川酒、黔酒那样的集群效应。在协同化竞争的时代,打造产区,通过产区化力量对抗外来白酒力量已刻不容缓。北方市场可通过产区联合制定标准、共享资源,形成协同竞争力,或加强产业集中度,促进本地酒企的沟通、合作,以群体力量穿越周期。
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北方地产酒企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但分化中亦孕育机会:一方面,中小酒企将加速出清,头部地产酒企可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新趋势将催生更多细分赛道,如低度酒、健康白酒、文化酒等。机会面前,北方白酒唯有将地缘优势转化为品牌势能、将消费痛点转化为创新动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增量,才能在南方酒企的包围圈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生存之路。(文章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