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并未退潮,但中小酒企确实该收手了

时间:2025/2/25 8:50:24好酒头条

酱酒并未退潮,但中小酒企确实该收手了

原创 大家酒评 大家酒评

2025年02月24日 17:31 北京

图片

文 | 大家酒评内容中心 李旭鹏

先来看一组数据。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年初飞天茅台批价在3000元/瓶左右,今年新春批价则降至2250元/瓶左右,降价幅度约为750元;君品习酒年初批价为820元/瓶,春节批价也降至700元/瓶左右。

《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约970亿元,同比增长3.19%。

企查查近期数据显示,2024年仁怀市酒的制造企业新增仅为64家,而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却新增了243家。

基于价格倒挂,产能收缩,企业数量锐减等现象,不少同行发出了“酱酒退潮了”的感叹。但是,酱酒真得退潮了吗?

酱酒“退潮”,或许只是假象

判断一个品类发展状态是否兴旺,决不只是单纯看表面上数据就能确定的。我们还应该追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

那么我们来看,以上判定酱酒退潮的因素能不能站得住脚。

先看价格倒挂。过去的2024年,酱酒产品的价格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就连飞天茅台这样的超级大单品都受到了牵连。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白酒行业市场价格低迷是行业性整体现象,价格倒挂的也不只是酱香型白酒,浓香、清香同样深受其害。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不同,那么也只有酱酒单价比较高因而倒挂绝 对值比较高。

再看产能变化情况。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看起来,确实下降了不少似的。毕竟这是酱酒品类产能五年来首次下降。然而,当我们从近三年酱酒产能绝 对值数据去审视时,就会发现这个数值差异并不算大。2024年的65万千升,也不过是回到了正常水平罢了。要知道,??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为70万千升,?2023年酱酒产能约为75万千升。而这两年的数据拉升,直接原因在于2021年酱酒22%以上的利润增长表现。从根本上说,在白酒产业总产能持续波动下降的产业大背景下,突然地产能暴增本来就不符合经济规律,而经过两年的野蛮生长,品类产能回调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至于企业数量锐减的情况,那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个行业有人进入有人出去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在这个“干啥都大概率赔钱”的特殊年份,经营酱酒品类产品的企业也未能免俗罢了。从经济大环境看也好,从品类当前格局看也罢,这个时间点进军酱酒产业都算不上是很明智的选择。折戟沉沙倒也不足为奇。

那么,判断酱酒品类是否退潮的真正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两点。其一,龙头企业活得是否滋润。其二,品类价值有没有消失。一个标准很好验证,茅台集团2024年营收1871.9亿元,同比增长13.3%。这无与伦比的营收体量与牢不可破的双位数的增长,充分彰显着酱香品类的无穷魅力。龙头发展如此之好,显然证明酱香品类还是很吃香的。那么,“酱香热”背景下,六七个年头过去了,酱香品类的价值到底消失了没有呢?显然没有。酱香型白酒极具侵略性的香气风味,神秘高贵的价值表达模型并未改变。改变的是覆盖全国日渐增加的消费受众,但这也是往好处变的。想不出,酱香酒怎么会“退潮”?

诚然,酱酒品类整体的增长速度确实放缓了。但这不是说茅台不行了,更不是说酱香品类不行了,而是说酱香白酒行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很多名字。有专家将之称为“中场阶段”,也有人将之称为“存量竞争阶段”“寡头阶段”。叫法不同,特点倒是鲜明的。那就是较低的营收净利增速,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品牌角力,以及较强的马太效应。

弱周期下,中小酱酒企业怎么办?

白酒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酱酒品类因为工艺问题在仓储上的成本会更高。弱周期下,龙头企业实力雄厚耗得起也玩得转,中小酒企应该如何生存呢?以下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差异化定位,避开头部围剿。在“名酒下沉”这一张大网之下,直接在主体香型主流价格带与龙头品牌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想要生存下来就应该采取差异化运营策略。举例来说,可以挖掘“小产区特色”(如赤水河支流、北方酱酒)或“小众香型创新”(如柔雅酱香、清雅酱香等),瞄准区域消费偏好精耕细作。始终坚持“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品牌和产品价值观,才能持续推陈出新开拓出自己的市场机会。

轻资产运营,降本增效。与头部品牌相比,中小酱酒企业的资金实力明显偏弱。在实际运作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在生产品质的基础上降本增效。举例来说,在生产端,中小酒企可与同区域的合规酒厂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批量采购原材料、合作改进生产技艺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在营销渠道选择上,也可以通过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直达C端,减少传统经销商层级,提升终端利润。

抱团整合,借势突围。区域内中小企业可组建产业联盟,共享基酒资源、统一品质标准,形成产区集群效应。同时,考虑到当前相对严峻的产业形势,主动寻求被头部企业或资本并购,转化为专业化基酒供应商或子品牌运营商也是一条出路。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当前调整期实为“良币驱逐劣币”的必要过程。中小酒企的退出并非品类衰退的信号,而是产业走向集约化、品质化的必经之路。未来,拥有清晰战略定力、精准市场卡位能力的企业,仍将在酱酒“黄金赛道”中赢得一席之地。(文章来源:大家酒评)

免费加群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j_9998关注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