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何谓春酒,以及为何"寒仍绿",历代解释不尽一致。一般认为冬酿经春始成的酒为春酒,"寒仍绿"说的是春酒清绿之颜色。射洪春酒在唐宋时已很,文人墨客聚饮多为此酒。南宋遂宁学者王灼《和荣安中二绝》诗中:云:"射洪春酒旧"。春酒也带来了酒业的发展,在宋代,射洪及通泉两县春酒作坊达二百余家。太平兴国年间,春酒传统工艺有所改进,酿出"腊酿蒸鬻,倾覆而出"与"自春至秋,酿成即鬻"的清醇的大小酒。至宋绍熙五年(1194)时,酒的买卖已成为潼川府的要害,县设酒丞司管酒政,征收酒税。遗憾的是,到了宋末,射洪与通泉二县濒遭战乱,"兵后地荒",春酒业也受到摧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通泉并入射洪后,蒸馆酒技术传入,一些作坊将其与传统春酒工艺相融合,酿成具有传统春酒风味的白酒。
也许是因为杜甫诗中提到射洪春酒的缘故,射洪春酒成了射洪的代名词,只要是讲到射洪就会联想到春酒。酒以人名,射洪春酒随着诗圣的大名代代流传,海内皆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江苏泰州进士唐麟翔赴射洪任知县,扬州诗人朱廷宣赠诗《送唐麟翔宦射洪知县》云:
射洪春酒寒仍绿,
被奚囊诗更多。
琴韵初回花气暖,
炉烟细袅鹤声过。
坐看越蛐联清汉,
更绕巴江起碧波。
卧里不烦惊午梦,
琅深处醉长歌。
后来吴(今嘉兴)文人陈也曾有诗赞曰:
射洪春酒美,曾记少陵诗。
只此偿清俸,还应倒接离。装轻就道易,峡险上舟迟。
他日邮书便,郫筒我为遗。
此可见射洪春酒影响年代之久远,地域之广阔。
射洪酒到了明代有了新的发展,这其间较的是谢东山酿造的谢酒。谢酒承先启后,继承并发展了唐代春酒的传统工艺,也为后来的沱牌曲酒工艺积累了酿酒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