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当中,群体心理需求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商业营销中,这个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很多企业好好研究,加以利用,大企业如此,小企业更应如此。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好群体心理需求是某些中小酒企业的着力点,尤其对于那些地域文化先天不足的企业。
所谓“群体心理需求”,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市场区隔,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费群体的区分。我们比较熟悉的做法是,根据消费场合、消费者身份等来设计酒品牌。这当然是很好的办法。比如,针对婚庆宴会我们可以设计酒品牌,这样的副品牌几乎所有酒企业都有;我们可以设计一种专门为商务活动准备的酒,现在不也有好几款了吗?
市场营销有个现象,就是大家都看好的市场往往不是较理想的市场。正因为大家都看好,便出现了一窝蜂的进入,短时间内形成竞争激烈的态势,导致利润急剧下降;与此想对应的是,普遍不被看好的市场,却往往被少数人悄悄把持,反而能够保持可观的利润。
根据这个原理,“群体心理需求”实际上就是对“消费群体区分”的一次细分。我们的着眼点在于设定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从中寻求潜在的需求机会。我们首先要相信这样一个说法,其实单纯过酒瘾的人是不多的,大多数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喝酒的社会功能是普遍认可的,尤其交际功能,接待应酬自然是交际的需要,而所有宴会包括家庭宴会也都有隐含着交际的意味。
我们可以从酒的交际功能里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比如正式而严肃的政务接待,往往选用具有社会普遍认可度的品种,尽管未必是主宾双方都对口。原因在于,这时候的酒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一种尊重。而这样做的结果,即便大家都未必对口,但至少是没有什么风险的。有些地方招待上级领导,往往是特产酒和大路酒一并上桌,其考虑也主要是这方面原因。特产酒往往缺乏足够的度,但可能很有风味,作为地方也希望能够让本地的产品上上台面。而大路酒则用来说明招待的规格。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心理因素了。这时候的喝酒,其实更多的是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要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来,满足的是客人的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自然不只是这些,我们只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就会有很多的新思路出来。我们所知道的金六福酒,它并没有太多地宣传针对哪个消费群体,而是在强化一种氛围,那就是家庭团聚的亲情氛围。这就满足了逢年过节、家庭主题宴会的心理需求。
而作为中小酒企业来说,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在合适的市场范围内来设计自己的酒品,以“群体心理需求”为线索,开发相应的酒品牌。白酒行业有个特点,就是小酒厂的陈年酒也要比大酒厂的新酒受欢迎,这一方面是白酒特点的体现,另一方面,更应该看作是消费者对白酒消费的一种追求地道纯正的心理需求。比较可行的条件是,现在很多中小酒厂多有大量陈年老酒的囤积,这一从市场销售角度来看的“坏现象”,却是产品营销的“好事情”。我们可以想象,一款地道纯正的老酒,利用地缘优势,是很容易在当地市场树立形象的,并且有望成为当地市场的高端酒品。
我们可以为地方酒厂寻找到很多有特色的群体心理需求,比如当地企业招待或者馈赠外地客户,既要特色又要面子,这个心理就值得把握;当地低端消费群体,他们的心理也很微妙,既要省钱又要找到省钱以外的借口;而本地文化圈和商业圈的消费心理是不同的。所有这些,都是市场机会。当然,有的群体可能相对狭窄,好像销量不会太大。但这对于灵活性极强的中小酒厂来说,并不成为太大的问题。在成本核算认可的前提下,不以“群”小而不为,是中小酒企业应该深思慎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