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理论知识都已经武装到你的大脑时,品酒是一件用味蕾去从事的事情,将酒液啜入一小口放于口腔前部,通过舌头和口腔把酒液温热,使香味缓缓逸出的常态。这点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并非什么样的难事。但对不大喜欢自我“独立”的消费者来说,品酒成为了一种照本宣科。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获得信息的途径让消费者在早期就迷茫了自己的选择。说一个较为相关的话题,笔者在很多次品酒会上都看到了许多人都喜欢拖着酒杯的杯底,摇曳交谈。事实上,托着杯底的多数情况下,是在酒会上侍者为了方便干净递给品酒客的持杯手法。但无论怎样逻辑的理论,适用在葡萄酒的品评上,我个人认为都是多余的绑架。因为品酒始终是为了选择一个属于自己口腔适合的“交流者”。而非别人文字书写下的美妙“邂逅”。
细数下来,“高不可攀”的品酒姿态,只源于消费者对葡萄酒过高的认知与自我知识匮乏的理解。举一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较早有了前列家肯德基。当时一顿快餐的价格大概是普通工人三分之一的月工资,能够去吃一次肯德基则要穿着西服,正装。现在说来似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搞笑的画面,但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肯德基代表的是西方与高雅。笔者不禁联想,也许几十年后的葡萄酒品评客会觉得如今的消费者,也是一个曾经的笑点。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只有在摸索中我们方能成长,才能真正的做到用舌头,去感知我们需求的那份美酒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