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为广东人熟知的“广氏菠萝啤”忽然间难觅踪影,而一款名为“菠萝麦芽碳酸饮料”的新产品则挂着“广州啤酒厂”的“门牌”,“穿”着菠萝啤的“衣服”活跃于今年的广东饮料市场。菠萝碳酸饮料与菠萝啤存在何种渊源?是菠萝啤的“替身”吗?本文将为广大读者解开疑惑。
推荐阅读:
1.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大吗
2.百香果酒不放酒可以吗,百香果不放酒成酒吗
“广氏菠萝啤”为何突然消失
“我们厂是从去年年初停止菠萝啤生产的。”广州啤酒厂副厂长黄嘉华告诉记者。据了解,菠萝啤的停产与广州市的“退二进三”政策密切相关。所谓“退二进三”,就是将第二产业外迁、鼓励引入第三产业。地处广州市主城区的广州啤酒厂就属于要被外迁的可能造成污染的生产型企业。由于菠萝啤生产工艺特殊、设备要求高,在广州啤酒厂的菠萝啤生产线搬迁到新厂之前,“广氏菠萝啤”只得暂停生产。
“我们正努力寻找新的搬迁地点,较迟5月份就会重新恢复生产,”黄嘉华透露说,“等新厂选好了,设备就会全部搬迁过去,除了生产菠萝啤,还会生产配套系列产品,我们今年将陆续推出多款新的果味啤酒饮料产品,努力让生产恢复到原来的水平。2006年菠萝啤曾年产数万吨。”据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广州啤酒厂将与啤酒行业同行开展新的合作。“目前(我们)正与省内外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就此洽谈。”经了解,其中包括同样拥有菠萝啤产品的深圳金威集团和外资啤酒巨头喜力亚太。
菠萝碳酸饮料并非“替身”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广州啤酒厂新出的“菠萝麦芽碳酸饮料”是填补“广氏菠萝啤”暂时停产空缺的替代产品。作为“广氏菠萝啤”的始创者,一直没有停止对果味啤酒以及饮料的研究,黄嘉华明确表示:“菠萝饮料并不是我们的救市产品,它是由菠萝啤延伸出来的系列产品,今后我们会‘双拳并举’一起生产销售。”
“实际上菠萝饮料成分与菠萝啤基本相同,只是不含酒精。”黄嘉华解释。“菠萝麦芽碳酸饮料”不是被迫去做的,实际上我们早就意识到酒精饮料限制了消费群体,16岁以下的青少年、司机等。所以,我们要开发果味饮料去满足这一部分消费市场的需求。“我们还有忌廉、橙汁、苹果风味的啤酒、饮料都已经有成熟的配方。”
菠萝啤双重身份的尴尬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果味啤酒饮料产品”这一说法。如同菠萝啤这样的啤酒饮料产品,究竟算是啤酒还是饮料?啤酒和饮料明明是食品产业下的两个大类别,何以在一罐小小的菠萝啤中杂交,诞出这样一件不伦不类的饮品。
黄嘉华对记者的质询感到无奈,他本人也为此困惑多年。“我们广州啤酒厂是我国前列家生产菠萝啤的企业。较初创造性地开发出这款产品,是因为在啤酒和饮料的两大分类中还存在一段中间地带,有些消费者既想享受啤酒特有的香醇,又不能接受其苦味,希望在感受泡沫的同时又能品尝到南国水果成熟的香味。”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对记者表示:“菠萝啤是在碳酸饮料基础上再加入啤酒而成,啤酒成分约占1/3。它跟啤酒和饮料都不一样,保持了啤酒的特色,比碳酸饮料有更丰富的泡沫,起泡持久,又比啤酒口味甜适,是一个很特殊的品种。”
据黄嘉华透露,国内从事菠萝啤等果味啤酒的厂家都很希望食品行业标准做出修订,认定果味啤酒饮料为一个独立门类,遗憾的是,“申请在十多年前就被打回来,在食品行业协会和国家主管部门做的争取屡屡碰壁”。
果味啤酒这样一类产品正在现行行业标准对其“身份认定”的缺失下,走着啤酒和饮料接壤地带的“无间道”。
税收差别导致改名换姓
“虽然菠萝啤中的啤酒成分大大少于果味饮料的成分,但仍被国家归为啤酒产品的分类,参照真正的啤酒产品征收全额的消费税。所以,北方很多的果味啤酒产品只能通过减少啤酒添加量来减少酒精含量,按照软饮料的标准生产,成为××饮料,以降低成本。这对果味啤酒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黄嘉华说。据了解,菠萝啤刚面市时并不需要上交消费税,后来按菠萝啤中啤酒成分的含量收取消费税,现在是全额收取消费税。黄嘉华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连菠萝啤中的饮料成分也被当作酒精成分收了高额附加税。
据郭营新介绍,啤酒目前的酒类消费税收大约是每吨220-250元,如果是饮料则无须缴纳消费税项目。在成本升高利润日薄的情况下,菠萝啤改称饮料避税当然是上佳之选。而使菠萝啤自由穿梭于啤酒、饮料两界的关键,是国家现行关于饮料酒精含量的相关规定,“饮料可含酒精,但含量不得超过0.5%”。
黄嘉华表示,菠萝啤的酒精含量都是1.5%以下,与饮料标准相差无几,如果国家可以将相关标准提高到1%,菠萝啤就将能够堂堂正正“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继续提供消费者喜爱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