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栗,温桲,肉蔻与打火石,这些事物一般人在生活中很少接触过,甚至有的人连见都没见过,更别说了解它们的气味了,然而有些葡萄酒中,却正是有这样的气味。
实际上,品酒词也正是葡萄酒“舶来品”身份的反映。醋栗、樱桃、肉蔻都是西方常见的水果与香料,在长期的葡萄酒生产与消费中,人们也逐渐开始用身边常见的食物来描述葡萄酒中的味道。再加上欧洲的浆果种类甚多,因此用这些浆果来描述品酒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荐阅读:几个词教你描述葡萄酒)
但即便是东西方共有的水果/香料,其风味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食用习惯和历史也非常迥异。
举个较简单的例子,对于东亚地区来说,东亚原产地的樱桃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而是果实较小、果皮红色、酸度较高、香气也不那么浓郁的樱桃品种:
因此,即便品酒词中写的是那些熟悉的食物,有的时候也未必是“原来的味道”。当我们用“红樱桃香气”来描述一款年轻的美乐时,或许在不同人的心中就有不同的关于香气的想象——在习惯吃酸樱桃的亚洲人的想象中,或许香气中关于酸的感受会更加具体。 (推荐阅读:睡前喝红酒的真相,的人都不知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一些常见的描述也有异同,更何况是那些本来就不熟悉的水果与香料。再加上对单宁、酸度的抽象性描述(细腻/优雅/漂亮……),艰深品酒词很容易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学习品酒词,至少是学习与香气相关的描述,较好的方法是实际体验一下真实的果实以及与葡萄酒中的香气进行对比——毕竟靠脑补是无法想象出醋栗是什么味道的没有什么比尝试和学习更直接有效。
除却学习以外,品酒词的使用其实也展现了一种消费现象:枯燥的品酒词未必能为消费者所接受,但很多商家依然乐此不疲。
因此,相比于简单粗暴地在酒款介绍中写上“酸度漂亮”“单宁细腻”,不如营造出更多的体验感——契合什么样的消费场景,能带来怎样的美好体验。 (jiugongzi_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