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洛堪称意大利较伟大的葡萄酒,在漫长的葡萄酒发展史中,巴罗洛也在不断经历革新,与两百年前,发展的完全不同,而巴罗洛这种日新月异的特性,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新旧之争的探讨。 (推荐阅读:当端午节粽子遇上葡萄酒,粽子配什么酒好吃)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战争。法国橡木桶、螺旋发酵桶……当然少不了赤霞珠,Barolo被现代化装备全副武装。充满现代主义意识的酿酒师们将Barolo酿造得更“时尚”,甚至有人说是他们将Barolo酿造得更好了。而对于古典主义者来说,Barolo的酿造是永远不变的:葡萄选用薄皮、高酸、单宁丰富的土生内比奥罗、在斯洛文尼亚橡木桶中长时间陈化……这种工艺的起源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了,法国人Louis Oudart来到了皮埃蒙特,当时的Barolo还是一种简单、粗鄙的甜葡萄酒。 (推荐阅读:520,恋爱从一杯葡萄酒开始)
当地一个叫Marchesa的贵妇人觉得本地应该能酿出既尊贵又有地方风味的红葡萄酒,而且认定只有法国酿酒师才能肩负这个使命,这时Oudart进入了她的视野。Oudart不负众望,酿出了皮埃蒙特产区独占鳌头的美酒,后来其酿造工艺被该地区其他酿酒师纷纷效仿,也培养了一批死忠的葡萄酒迷,其中较的就是Vittorio Emanuele二世,这位意大利统一之后的前列位把Barolo定为国宴用酒。
人们今天还在用Oudart的方法酿葡萄酒,瓶中还有那优雅的,带有些樱桃、松露、泥土、玫瑰,甚至是柏油的香气,酸度超高、单宁厚重,需要在桶中和瓶中陈化多年才适饮,但奇妙的是,酒体颜色却是淡淡的。法律规定,Barolo较少要陈化三年(其中在桶里至少陈化两年),而在实际酿造中,Barolo往往会被陈放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瓶中的岁月,正如的酿酒师Aldo Conterno所说,他的Barolo在装瓶时根本就没法喝。
而现代主义者恰恰诟病的就是这一点,他们看来,在日益火爆的葡萄酒市场里,这会大大影响Barolo的销售,你如何对购买Barolo的消费者说:“请您买回家放十年到二十年后再喝!”就算消费者真的这样做,他在十年后虔诚地打开酒后发现单宁依然不够柔和,但果香全无之后会是多么愤恨(当然这种情况是少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酿酒师Luciano Sandrone和Paolo Scavino率先吸收了其他地区酿酒师的某些工艺,比如缩短葡萄浸泡的时间(这样能减少葡萄酒里单宁含量)、旋转式发酵、以及使用比斯洛文尼亚木桶更小的法国橡木桶陈化的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趁Barolo还“年轻”的时候就尽情享用它,甚至是还没装瓶的时候。但Barolo的个性却丧失殆尽:优雅的酒体结构、强劲的单宁和与众不同的酒香……完全找不到了!这些现代化的Barolo和其他地区的葡萄酒比起来没什么特点,一样的法国橡木桶的香气、口感很舒服,但没有“底蕴”,“底蕴”这个词是那些传统主义者经常用来形容Barolo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收藏Barolo的人大部分是男人,我说不出所以然,也许男人更喜欢单宁吧!
还有人认为Barolo和勃艮第异曲同工。“Barolo就是意大利的勃艮第。”这种说法是有很多根据的,我只列举较重要的三点。前列、内比奥罗葡萄和黑品乐葡萄的皮都很薄,难于种植,聚敛香气的能力较弱;第二、这两个地区都有数不清的生产者和葡萄园,对人的记忆力是极大的挑战;第三、酒的质量两极分化严重,但质量差的并不便宜。很难说清内比奥罗葡萄和黑品乐葡萄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反正世界其他地方种这两种葡萄的都不多,归根结底是地域的复杂性造成的。Barolo和勃艮第产区内的土质和气候差异明显,很多人都说Barolo和勃艮第金丘的Terroir是非常近似的。
不同的酿酒师、酒商、葡萄园会产生差异,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年份。我曾经尽可能地品尝各个酒园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我发现老年份的Barolo更像勃艮第,现在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了,即便有也是价格不菲。我喝的较年轻的Barolo是2003年的,这一年的夏天,滚滚热浪席卷欧洲大陆。我想这种气候下的Barolo应该是比传统的Barolo更易饮,酒体和颜色也轻一些,但单宁还会那样强劲。
内比奥罗成为意大利西北部皮尔蒙特(Piedmont /Piemont)较显著的高品质红葡萄品种,特点是强烈的单宁、高的酸度和独特的香味……经常被描述为“焦油和玫瑰”。另一个特征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体会失去它的红颜色,而有转向棕橙色调的倾向。即使如此,酒依然有着非凡的陈年能力,正是这种葡萄成就了伟大的巴罗洛(Barolo)葡萄酒。
对风土的敏感性是内比奥罗值得尊重的优点,吸引我们的正因为它是能忠诚传达其出处的品种。阿尔卑斯山脚迷样的雾岚、起伏跌宕的山谷、葡萄种植者一千年的守护……培育了它贵族的特质,而它也总能带出这些印记给我们,只要你有相同的感受力。也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它很难在别的产地推而广之,却也增加了它的诱惑力。
佛罗伦萨的哲学家马尔西诺·菲奇诺认为人具有六种方法即五种感官和一种理解力可达至对美的认知。五种官能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对酒的品尝也是如此,都是通过感官的认知达至对酒品的鉴赏。在葡萄酒的世界中,鉴赏指的是对杯中酒的风格、品质和魅力的鉴别和赏析。
品酒必得先去了解酒中的成分、品质、关系和奥秘,不同的酒款那些细微的差异常常难以得到的辨析。酒评家不但必须用的术语去描述酒,更要求能够知道如何去判断酒,以达至怎样正确理解酒。经验来自多喝多品多交流,能够从色香味格几个方面去解释酒,重要的是一定得学会如何做出口感判断。
“格”,原指方形的框子,如窗格,比喻为一定的量度,引申为法式和标准。如《礼记·缁衣》有“言有物而行有格”。郑玄注:“格,旧法也”。格指的是一定的体式、标准。
巴罗洛酒有它自己的展示方式及标准,和其它地方的葡萄酒相比,我们得调整自己的品尝方式去迎合它,唯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很多人抱怨它的酸度是凛冽的,它的单宁是强悍的,它的适饮期是把握不住的,抱怨了很多年。是运气不好吧,没有遇上一支让人感动的巴罗洛。
巴罗洛的口感秩序是清晰的,内比奥罗那强壮的品性,酸与单宁,肩并着肩,遗世而独立。好的巴罗洛长处总是一样的,严肃,坚实,杯子里面总是有落叶、苔藓、潮湿的泥土、玫瑰、紫罗兰、情人的体香……杰出的巴罗洛总是结构宏大、层次分明,但一定是有着深层的东西,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所谓深层乃是事物之本质,事物之深层次的存在不是表面的诸成分、诸属性之集合,而是在其审美范畴之内更的提升。
葡萄酒给我们的是具体的感官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审美的超越性,敞开感官感受的多样性,以具体形象来表达感受到的种种意味,然后达到超越形质的境界美,达致深邃。 (意大利葡萄酒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