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在国力强盛、不设酒禁的情况下,葡萄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由于帝王和大臣们都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
灿若繁星的唐诗中,有不少关于酒的诗篇,在具备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同时,还起到了颇有效果的广告作用。
李白的《客中行》是其中较具代表的一首。该诗对兰陵美酒的色、香、味均作了精湛传神的描绘:“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人的本意或许并不是替酒打广告,却无意间让兰陵美酒名扬天下。李白诗传千古,兰陵美酒飘香至今。兰陵美酒的主要产品中就有名为“郁金香”的,不知此名是早已有之还是从李白诗句中得来。
李白写酒的诗非常多,大多豪放不已,有一首却写得意味绵长。这首《哭宣城善酿纪叟》是李白在游览安徽时,喝到宣城的老春酒,打探得知酿酒老人已去世时所作,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老春酒虽醇美,但酿此佳酒的老人已去世。诗人想象,如果老人在阴间还酿老春酒,可卖给谁?全诗对老春酒不作一字评价,却表现出此酒的味美和珍贵。
唐代时,京城曾出产一种十分有名的新丰酒,可与今天的茅台、国窖等媲美。边塞诗人王维的《少年行》,就为新丰酒做了宣传:“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来酒已足够醇美,经王维一吹捧,更加畅销。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是写酒的,可见酒在当时的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常常把大诗人大词人与酒联系在一起。那么酒在当时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他的精髓又在哪里呢?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唐诗宋词中酒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浊酒
浊酒在宋词中俯拾皆是。那么,什么是浊酒呢?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一种说法是,浊酒是指没有滤过的酒,或者因为技术不高,纯度不够,从而不够清澈。也有说法,古代时候酿的酒都是米酒,里面大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有浊酒之说。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对完善的制酒工艺,有了专门从事酿酒的人(酒人)和相应的官吏(酒正)。此时的酒有三酒五齐之分。“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礼注疏》),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周礼注疏》),五齐是五种不同成色的酒,泛齐为酒糟浮在酒中,醴齐是滓、液混合,盎齐是白色之酒,缇齐是丹黄色之酒,沉齐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
较初浊酒的典故约应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好友山涛劝他出仕说了自己的许多不便,然后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羡慕荣华富贵,只要有简单的物质享受,能够和子孙亲人安享天伦之乐即可。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在国力强盛、不设酒禁的情况下,葡萄酒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大发展。由于帝王和大臣们都喜好葡萄酒,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这些在当时的诗歌中都能够反映出来。
推荐阅读:关于红酒的诗句,关于葡萄酒的诗句
王绩
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酒,写过《酒经》、《酒谱》。他在《题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