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文重点介绍河套美酒的传说,河套酒业的酿酒工艺
河套的出名,不仅仅源于它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文化印记,还有它的山、它的水、它的酒。黄河流域自古多灾,全长5494公里的第二世界第五的大河,气势浩渺,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在的版图上奔腾不息,时而活动躯体、摆弄身姿,使得黄河中下游泛滥成灾,却静守一方水土——河套。(推荐阅读:河套——北方入选十大新名酒)
母亲河——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几字型”,堪称世界的“地理奇迹”——“几字型”内呈现的是一幅“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迤逦风光,还有土壤肥沃、灌溉密布的农耕文明。战争奠定了这里雄浑、豪放、磅礴、悲壮的历史基调,烽火、狼烟、大漠、长河成为主要的文学元素。
这样的河套虽然少了江南的灵动,南方的秀美,却添了一份阳刚。若把江南的灵动比作少女的韵味,那河套就恰似征战的少年,虽然缺少“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脂粉香味,却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霸气。
因此,当你独自下江南,在月光莹莹风拂芭蕉的夜晚,漫步在退思园的小径上,贪婪的呼吸着晚风送来的檀木清香之时,我只身前往西北,在朔风呼啸中追逐那消失千载的驼铃声,感悟西北文化的苍凉与悲壮,在胡雁、羌笛中体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旖旎,探寻着阴山、长河共同守护的秘境。
在2007年品牌研究院公布的“十大新名酒”名单中。“
河套”品牌榜上有名,是北方地区一家入选品牌。据品牌研究院院长郑展威介绍,“新名酒”的评定指标重点突出“新名酒”的成长性和市场张力,“新名酒”代表酒业的新生力量。作为河套酒业万吨名优酒技改项目的河套酒业万吨大曲生产基地从建成投产,经历了短短的五年便实现了从年产量2000吨到20000吨的飞越,彰显出河套酒业作为名酒的新生力量所具有的无限的发展潜力与市场张力。
正所谓好粮方能酿出好酒,好酒出自好粮。
你到河套酒业的万亩高粱酿酒基地去过吗?你见过那一望无边的红高粱吗?
河套酒业就坐落在这片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奔腾不息的黄河流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得天之灵,地之韵,黄河之浩荡,阴山之博大,草原之宽广,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河套平原,远离环境污染,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塞上粮仓”的美称。
古来就有“天下黄河惟富一套”的赞誉。
“水为酒之韵”,水之好坏,乃酿酒之本。
相传东汉末年,和亲公主与呼韩邪单于西行射猎途中,挖得一眼甘泉,赐名“公主泉”,用泉水酿制而成的酒水,特别甘爽醇厚,公主泉由此而闻名河套。三国初期,一代才女蔡文姬因战乱流落朔方郡,闻听一古泉乃汉代王昭君所掘,前往凭吊。居七日,写下了着名的《胡茄十八拍》,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公主泉因其水清冽甘甜,富含十几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直至今日,仍是酿造河套美酒的独特水源,这也是河套美酒酒体风格卓然不群的奥秘所在。
酒中鼻祖杜康有五个徒孙,至于第几代的徒孙就不得而知了。这五个人都是漂亮的女孩子,她们的名字依次为高粱、玉米、小麦、大米、大麦。这五个女孩子均善于酿酒,而且酿出的酒味道又各不相同。高粱酿出的酒香,玉米酿出的酒甜,小麦酿出的酒粘,大麦酿出的酒冲,大米酿出的酒净。
人美,酒香,这五姐妹的美名享誉四方。据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还闻名而去探访这五朵金花,并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此不便细表。
会心的人当然知道这又是一段《戏说乾隆》了。
会心的人当然也知道“高粱、玉米、小麦、大米、大麦”五种粮食均为酿酒原料,悠久的酿酒历史总结出“高粱香、玉米甜、小麦粘、大麦冲、大米净”的说法,可见原料与酒质的密切关系。
粮食的储存及输送:
原料高粱经去杂后用筒仓储存,每个仓容量为2000吨,两个仓联通由螺旋输送机及刮板机输送,直接输送至车间的高位计量暂存仓,粮食在车间由高向低输送,粮食的输送在车间内控制。
高压蒸煮系统:
设置3个It干粮高压蒸煮锅,经过反复试验,保持1.5公斤的压力30分钟是蒸煮的较佳参数,可以达到整粒高粱蒸煮。蒸煮锅压力自动控制,在达到设定的压力后自动关闭蒸汽,可靠。蒸煮锅必须可以翻转,以达到自动出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