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文重点介绍琅琊台酒怎么样,琅琊台酒品牌,琅琊台酒传说
大家都知道山东比较出名的是青岛啤酒,但是对青岛琅琊台酒好像知道的人不是太多,除非你是一个酒者,那对于琅琊台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其发轫于春秋战国,繁荣于秦汉,鼎盛于唐宋。而且在秦汉时期是琅琊台酒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琅琊台酒的发展为琅琊台酒奠定了基础,但还是有许多不了解琅琊台酒的,那下面笔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首先,琅琊台,原名“琅琊苔”,意思是指茶叶王国的传世瑰宝——玉牡丹。在《茶香谱》中被推崇为“国色天香”,在《茶神榜》中被推崇为“风和日丽”。而且“琅琊台”牌白酒,采用传统“老五甑”工艺,使用回槽多轮发酵技术和串蒸技术,使“琅琊台”牌白酒具备了“窖香浓郁、绵甜甘冽、落口爽净、回味悠长”等浓香型白酒特点。
其次,琅琊台酒以优质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糯米为原料,传承古琅琊“老五甄”酿酒工艺精心酿制而成。琅琊台酒深受海洋性温和气候滋养,经充分多层次发酵,使酒醇正优雅和谐。而且琅琊台酒做工精致,酒质好且瓶盖设计更是酒中一绝,以”权杖”为设计元素,象征着权利和地位,集尊贵礼仪与历史渊源为一身,是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的经典之作。除此它的每瓶包装都比较精美细腻,搭配瓶身的烫金烤花,整体看上去是比较大气典雅的,也彰显着品质之感。
然后,琅琊台酒产品先后荣获青岛和山东品牌称号,被评为山东省白酒工业十大知名产品、山东省白酒行业推荐我国知名产品,并且山东省免检产品。在2006年,“琅琊台”商标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 商标。除此之外,琅琊台酒还有许多的白酒系列产品,如“29°红梅”、“38°中华贡”等产品;“和韵”、“和雅”等“和”系列产品;“青云琅”、“红云琅”等“云琅”系列产品;“70°原酒”、“71°小琅高”等高度酒;而且70度酒是青岛琅琊台集团率先推出的差异化产品,其产品系列主要有70度琅琊台原酒和71度琅琊台小琅高两大系列产品。
酒类产业主导产品“琅琊台”牌白酒,深掘传统“老五甑”工艺,采用回槽多轮发酵技术和串蒸技术,精耕细做,具备了“窖香浓郁、绵甜甘冽、落口爽净、回味悠长”等典型的浓香型白酒特点,屡次行评,均受到酿酒专家好评。产品先后荣获青岛头牌和山东头牌称号,被评为山东省白酒工业十大品牌产品、山东省白酒行业推荐头牌产品,并被授予山东省食品行业较佳质量奖,山东省免检产品。2006年,“琅琊台”商标被认定为。
五十多年来,琅琊台集团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各个档次品种的优化升级,“29°红梅”、“38°中华贡”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韵”、“和雅”等“和”系列产品以及“青云琅”、“红云琅”等“云琅”系列产品也成功占领市场,“70°原酒”、“71°小琅高”更是开创了高度酒之先河……琅琊台酒的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结构和产品线日趋合理成熟。
70°原酒是青岛琅琊台集团前列家在我国同行业中率先推出的差异化产品,是白酒的高度酒鼻祖,主要有70°琅琊台原酒和71°琅琊台小琅高两大系列产品,具有小包装、高品质、酒体丰满、口味醇厚、原汁原味、高而不烈、留香持久的独特特点。
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建厂。其发展历史主要有四个阶段,设立之初为胶南市商业局
美酒酒厂,后历经勤劳的琅琊台造酒人多年的艰苦奋斗,规模逐步扩大,于1985年成为青岛前列酿酒厂,1994年创立青岛琅琊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组建青岛琅琊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2002年,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琅琊台酒美酒的考古文化:考古的成果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秦汉时期琅琊酿酒业的繁荣。建国后,当地考古专家先后在琅琊台及其附近挖掘出土了三百多件古文物,其中有三十多件酒具,包括爵、尊等,这些酒具的出土,说明了秦汉时期琅琊地区酒文化的繁荣。近几年,考古专家又在琅琊台发现了秦代陶制输水管道,管道从山顶直达山下,经考证,很可能是取山泉水用于酿酒的输水管道。由此可以推想,秦汉时期琅琊地区的酿酒业已非常发达,民间酿酒作坊比比皆是,官办酒家也具备了较大的规模。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胜时期,无论是经济、农业,还是科学,酒文化都达到了非凡的繁荣。在这样一个举国昌盛的大气候下,琅琊地区的酿酒业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辉煌时期。的文学自古离不开酒,酒和文学相结合,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酒文化,唐宋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和清代书画家高凤翰、文学家《续金瓶梅》一书的作者丁耀亢等,先后慕名登临琅琊台,凭悼古人,品尝琅琊台酒,并且都留有诗文翰墨,促进了琅琊地区酒文化的发展。北宋时期,琅琊地区的商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古琅琊台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成为我国北方较大的军港和渔港,海运的发达,使商业兴旺,进一步繁荣了琅琊地区的经济。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农业发达、商贾兴旺,经济繁荣的环境中,琅琊台酒完成了由米酒、水酒向蒸馏酒的转变,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了琅琊台酒的一次革命,北宋时期的琅琊台酒已具有了现代琅琊台酒的风格和口味。
解放后,党和着力发展地方传统工业,挖掘古琅琊酿酒技艺,将原有的小作坊合并组建了胶南酒厂,即现在的青岛琅琊台集团。建厂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公司得到逐步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厂容厂貌、生产设备、品种产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司乘着改革的东风,踏着开放的浪潮,深化内部改革,推动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加快扩产步伐,使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台酒美酒的酿造始于越王勾践。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吴国。为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并把吴越之地的酿酒方法传到琅琊。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取琅琊山泉之水精工酿制成酒,献于勾践。勾践饮后连声称赞胜过吴越之酒,并为酒取名“琅琊红”。此后,越王勾践在琅琊山上筑高台,登台东观沧海,南望故乡。每逢庆典节日,越王都要大宴臣民于琅琊台上,畅饮“琅琊红”酒,君民豪饮千杯不醉。在越王的影响下,古琅琊民间也形成了每遇喜庆节日畅饮“琅琊红”酒的习惯,豪饮之风在古琅琊成为一种时尚,极大地带动了古琅琊酿酒业的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琅琊设立琅琊郡。战争的平息,国家的统一,为琅琊经济的繁荣和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显示大秦的威仪,寻求长生不老药,开始了我国范围的巡游。秦始皇五巡天下,三到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庞大的车队,自咸阳、临碣石、至芝罘、到琅琊,这是秦始皇初登琅琊。琅琊的碧水蓝天,山岚海涛令秦始皇陶醉,“大乐之,留三月”,乐而忘归。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削平越王勾践所筑的旧台,另筑起一座雄伟的新台,并“立石刻,颂秦德”,还遣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下东洋,寻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18年、210年,秦始皇又先后两次登临琅琊台。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对繁荣琅琊地区的经济和酒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批的移民为琅琊地区农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古代,人口稀有,生产力极度贫乏是造成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迁3万户百姓到琅琊,免除他们的徭役12年,使琅琊地区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劳动力富足,大片因战争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利用起来,农业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局面,国库盈满,家家余粮,农业的发达为大规模酿酒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秦始皇三次东游琅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秦的国都咸阳,在当时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咸阳的冶炼技术也在我国处于地位,青铜器被广泛应用,铁器也逐渐被运用到生产中来。随着秦始皇东巡,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琅琊,极大地提高了琅琊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秦始皇在琅琊的求仙活动,为琅琊台酒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契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实现其永远统治的目的,为寻求长生药,曾三次登临琅琊台。琅琊之所以成为秦始皇较重要的求仙地,固然是琅琊美景对他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方土徐福所谓长生药的谎言。
琅琊台酒美酒的“琅琊台”名称的由来:琅琊台,原名“琅琊苔,”即茶叶王国的传世瑰宝——玉牡丹。在《茶香谱》中被推崇为“国色天香”,在《茶神榜》中被推崇为“风和日丽。”历史上有三位名人喝过这种茶,他们虽然相隔时代久远,但喝玉牡丹的感觉有着惊人的相似。
前列位:是太公姜子牙。在现胶南玉观音茶园的所在地喝了一口玉牡丹,忍不住赞叹:“琅呀!”从此之后,此茶叫作“琅琊苔”,他站过的地方叫作“琅琊台。”
第二位:是越王勾践。他从吴国北归后,身心疲惫,听说姜子牙因喝“琅琊苔”而从一个小小商贩变成一代开国军师,开周朝八百年之基业,并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他费尽周折找到琅琊苔,只喝了一口,顿觉得体外风和日丽,体内精神倍增,立即挥师一路南下,灭掉了吴国。
第三位:是唐朝李世民,因喝琅琊苔而成为一代明君,又因喜爱牡丹花的福贵,故将“琅琊苔”改称“玉牡丹,”此名一直保持到现在,成为胶南玉观音茶厂的十畅销,位居四大系列中御供茗品之首。李世民曾说:“人生有两样东西不能拒绝,一是琅琊台的玉牡丹茶,二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