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文化 板城烧锅酒博物馆

一座城因美景而兴,一坛酒因妙对而名,这是个饱含历史底蕴的地方,更是个充溢着醉人的酒香。发现身边的文化遗产,探寻清代皇室私家酒窖,朋友们来走走吧!

推荐线路:北京自驾出发,前往板城,穿越司马台、金山岭,饱览沿途美景;观光酒厂,自制酿造板城烧锅酒;探寻酒窖,品尝陈年原浆;参观博物馆,体会燕赵酒文化,体验醉酒屋乐趣;饕餮庆元亨,大朵快颐皇家美味、承德特产。

承德,自古“民生富庶,农桑繁殖”,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金木水火土,板城烧锅酒”的千古奇对正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彩典故。板城烧锅酒以贡酒的形式流传百年。它融合了酒文化、满清文化及独具特色的避暑山庄文化,将金之刚、火之烈、木之精、水之柔、土之厚的五行要素,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酒中,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演绎出的文化品位。地下酒窖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向山体方向延伸100米的山洞,山洞中存储着400多个500公斤的酒坛,这些都是历年来的一些优质原浆酒,每年都会有计划地应用与储存,以板城烧锅酒的口味不变,品质上乘。

板城烧锅酒博物馆是河北省的酒博物馆,布展面积超过3000余平方米,以皇家宫廷古建设计为主体,古典开放院落式设计与现代半封闭式布展格局巧妙结合,是同类型酒博物馆中为的设计之一。走进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恢弘大气的皇家气息,序厅前方放置金代烧锅,是按照1975年承德境内出土的金代烧锅1:4的比例扩大的,堪称“中华烧锅”。序厅左侧为工笔画避暑山庄全景图,右侧为紫铜工艺画承德繁盛图,天花板是仿照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蟠龙藻井而建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相传乾隆38年,乾隆与宠臣纪晓岚微服私访至下板城庆元亨酒店,突闻酒香扑鼻,遂进酒店畅饮。君臣二人酒兴之余,诗兴大发。乾隆先声夺人,命出上联“金木水火土”。纪晓岚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巧对下联“板城烧锅酒”。不仅把木、土、火、金、水以汉字偏旁分别嵌入“板城烧锅酒”中,并且分别相克于“金木水火土”,君臣佐使恰到好处。此联一出,乾隆连声称赞:“好联!好酒!”并趁兴御笔亲书赐予小店。自此“板城烧锅酒”名扬四海。

这里通过沙盘再现了当时庆元亨前店后厂的一派繁荣景象。酒博物馆以“酒”为媒,真实还原了板城清皇室私家酒馆(窖)的历史画面,生动展现了悠久且富有活力的中华酒文化精髓,也细致刻画了燕北人民质朴豪爽、刚柔相济的生命性格。

康熙为了提高士兵的素质,巩固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关系,抵御沙俄的入侵选址塞外,设立了木兰围场。这里的微缩模型场景即表现了当时康熙狩猎的飒爽英姿。一日的狩猎结束后,官兵们会论功行赏,在营寨点起篝火、喝起烧酒,以示庆祝。

康乾时期,承德作为大清王朝的陪都,当时的热河酒楼繁华不减皇京。乾隆70大寿,蒙、回、藏等少数民族王公在此觐见,乾隆在蒙古包以烧锅酒大宴各王公贵族,留下了蒙古包大宴佳话。1793年,马戈尔尼率英国个派往使团来到承德,在避暑山庄万树园大蒙古包受到乾隆接见,板城烧锅酒便是席间贡酒。

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贯穿整个华夏文明史,承德的酿酒历史也由来已久。作为燕北地区酒文化的典型代表,板城烧锅酒在历史的积淀和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地理环境的得天独厚、避暑山庄的皇家典范、承德历史的悠久绵长、五行文化的深层积淀,以及“老五甑”技艺的代代相传。

谨先祖之训,承百年之艺,传浓香珍藏,享佳酿——工作人员将百坛特酿博物馆典藏级59°原酿龙印酒封藏。以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为基础,呈现出白酒文化的精髓,彰显了板城“老五甑”古法酿酒工艺的坚守与传承。

酒越陈越香,在存储5000吨酒的酒馆群中,有大小罐48个,大罐可存酒150吨,小罐可存50吨。秉承百年皇家秘技,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至高工艺“老五甑”延续至今——五次精蒸,五次投料,粮香与酒香融为一体;双轮发酵,量质摘酒,分级储存,自然老熟,遂成精品。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