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基因为何偏爱人?

“酒足饭饱”、“觥筹交错”、“借酒浇愁”……如果查查的成语词典,关于酒的成语不胜枚举。对于酒的热爱,人自古就不输旁人。但是,文化、传统和感情,也许只是酒在盛行的一部分原因。

近日,一项发布在《人类遗传学年报》上的研究成果,从科学的角度,为人爱酒提供了一个严谨,却并不浪漫的答案。

■乙醇脱氢酶能解酒中毒素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人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这种人喝酒后脸不会泛红,这种基因也被戏称为“杜康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与人有关的人群,比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也存在着。

早的酒,是用动物乳汁酿造的乳酒。《周礼·礼运篇》中将这种酒,称之为醴酪。乳酒出现的时间极早,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这些古代酒和现代酒相比,虽在口感上大相径庭,但是它们的成分却没有多大变化,都是含有酸、酯、醛、醇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饮料。

在这些物质,尤其是乙醇的作用下,人的便产生了兴奋和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感,也使得酒精这种人工饮料,一直源远流长。

课题组负责人李辉告诉记者,他们发现的“解酒基因”实际上是乙醇脱氢酶的一种变体。乙醇脱氢酶主要是降解食物因发霉、变质产生的毒素。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乙醛。而后,人体内另一种重要物质登场了——乙醛脱氢酶。在它的作用下,乙醛被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而乙酸是人体内代谢反应的重要原料,能够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至此,人体对酒精的功能就完成了。

■偶然发现解酒基因

“发现解酒基因是当初并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李辉告诉记者,课题组对46个人群的近万人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发展脉络分为7个类型。其中,前五个类型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都有出现。而“性能增强”的第六、第七型在人中出现。这种在人中的增强变化,是当初在研究乙醇脱氢酶时没有预料到的。性能增强后的乙醇脱氢酶,比前几种基因有着更强的功能,而研究发现,在汉族人群里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占到了70%以上。

李辉说,研究人员通过对古人类的DNA分析后发现,在新石器时代,这种变体还未出现。而到了秦、汉时代,变体出现的比例就变得很高。所以研究结论认为,这个基因的变化过程在约2800年前的发生。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