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白酒的低温抗冷性解析

由于低度白酒刺激性小、口感更柔和、香气优雅、饮后醒酒快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低度白酒已成为白酒消费的主流,但低度白酒乙醇含量较低,酒中的部分醇溶性香味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特别在北方冬季低温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失光、浑浊的现象。

尽管GB/T10781.1—2006规定酒温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10℃以上应逐渐恢复正常,但影响了酒的卖相。各酒厂及科研机构都在积极研究低度白酒的低温抗冷性。

低温浑浊、失光主要是由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油性高级脂肪酸酯引起的,这些油性高级脂肪酸酯均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在白酒降度或者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就会出现乳白色浑浊沉淀。

某些醇溶性酸、酯、醇、醛类物质也极易在降度时产生乳状白色沉淀,酒质越好,浑浊程度就越大。同时,乙缩醛含量过大也会出现严重的混浊物。

白酒中含有的大分子油性成分带有负电荷,极易与降度用水中带正电荷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破坏胶体状态,产生棉絮状沉淀。在实际操作中,要重视降度用水的水质,其硬度不可超过100mg/L。

低温白色针状结晶多在固液法和液态法生产的低档白酒中出现,主要是由白酒中的Ca、SO4引起的。

酒中的Ca主要来源于基酒固有和降度用水,SO4主要来源于香料,部分香料的生产中会用到浓硫酸做催化剂,当香料的添加剂量过大或者采购的香料不纯净的话,极易引起白色针状结晶。

如今,几乎所有的低度白酒抗冷性研究都是围绕高级脂肪酸乙酯展开,高级脂肪酸乙酯为高沸点的无色油状物质,溶于醇而不溶于水,在不同的酒精体积分数及不同温度下,其溶解度的变化极大。高级脂肪酸乙酯一直在馏分中主要集中于酒头和酒尾。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