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葡萄酒近年来表现的越发出色,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兴的高品质产区正在不断涌现,而这个气候冷凉的新兴产区,正逐渐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这就是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的奥兰治(Orange)。奥兰治是冷凉气候葡萄酒产区,位于悉尼以西260公里处。澳大利亚有不少冷凉产区令酿酒师和葡萄酒评论家眼前一亮,而奥兰治正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这个产区的历史,看它是如何崭露头角的,更深入了解让这个产区获得全世界关注的人物和酒庄,并在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千变万化的前景中思考奥兰治的未来。
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寻访葡萄园
新南威尔士州的奥兰治位于中部山脉(Central Ranges),海拔在600米至1150米之间,是澳大利亚海拔的葡萄园地域。1996年,奥兰治获得了原产地标识(Geographic Indication, GI)。死火山Mount Canabolas占据了这个产区的大部分地域,而11到13万年前的一系列火山喷发使得该地区融合了不同的地质和土壤,非常特别。这里土质由各种各样的土壤组成,包括石灰岩(limestone)、页岩(shales)、板岩(slate)和杂砂岩(greywacke)组成,上层覆盖着富含玄武岩的土壤。这种混合的土壤排水便利,有丰富的矿物质,能够出产品质优异的葡萄。当然,葡萄园的选址也是出产高品质葡萄的关键因素。
土壤条件只是奥兰治杰出风土的一部分,它的气候也同样优越。考虑到其海拔高度,奥兰治无疑是冷凉气候产区——对酿酒师来说,这样的气候条件也很有挑战,因为春天的霜冻足以让人不已。奥兰治的年平均降水量约440毫升,炎热天气则在1200至1300毫升之间。
70年来一夜成名
奥兰治可能是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区之一,但其葡萄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自从有移民到此,葡萄藤就被种在果园旁边。1877年铁路开通后,商业化的葡萄可以被运送至各地。至此,早期的葡萄藤前景一片大好,截至1925年,奥兰治有超过450英亩的葡萄园。
但是,用葡萄来酿造葡萄酒的道路却起步缓慢。20世纪40年代,这里成立了一个实验站。1952年,Jack Pryde和Harry Manuel在Molong附近的Pryde农场里种植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设拉子(Shiraz),但直到1980年,奥兰治的现代葡萄酒产业基础才缓慢成形。在1980年至1981年期间,Ted Fardell创立了Nashdale Vineyard,Christopher Bourke在亚产区Millthorpe创办了Sons & Brothers。不久后,Cargo Road Wines(前身为Midas Tree)的John Swanson和Bloodwood Wines的Stephen Doyle也加入了奥兰治的葡萄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