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由来己久,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唐人饮的是豪情与乐趣,所以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酒令分雅令和通令。这里单说雅令。
1、雅令的行令方法
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酒令,曰:“油葫芦”。唐使即应对曰:“醋葫芦”。此令用的是汉朝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的典故。史载:“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名对名,物对物。高丽人行令机智,唐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熟识文化。
再例如,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 郑风· 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2、古代有名的雅令
饮酒的雅令,名目繁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
1﹞卜箕子令: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紫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似我心(指花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酒盏),我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人去)。
2﹞调笑令:花酒(指花指酒)满筵有(指席上),酒满金杯花在手(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举杯饮),饮罢了(放下杯),高叉手(叉手),琵琶发尽相思调(作弹琵琶手势),更向当筵口舞袖(起身举两袖舞)。
3﹞浪淘沙令:今日一玳筵中(指席上),酒侣相逢(指同饮人),大家满满泛金钟(指众宾指酒盏),自起自酌还自饮(自起自酌举盏),一笑春风(止可一笑),传语主人翁(持盏向主人),两目口侬(指主人指自身),侬今沉醉眼蒙眬(指自身复拭目),可怜舞伴饮(指酒),付与诸公(指酒付邻座)。
4﹞花酒令: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3、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
细读诸般词令,诸样表演,情态极为细腻有趣。此类手打令,如何演变为今人之猜拳类酒令,尚有待考证。但古今酒令,趣味相异,一目了然。
而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
行文至此,本应打住了,但又不禁慨叹:知古人饮酒,雅得不能再雅;见今人饮酒,污言秽语充溢于席。既俗不可赖,使人侧目,又倒人胃口,食难下咽。不得已而诚劝饮者诸君,是否该尽量学学古人,饮酒时少些粗俗,多些文雅呢?(来源:酒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