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杯与魏晋酒文化!

时间:2020/3/5 9:34:56好酒头条

耳杯是古代的典型饮酒器物之一。因其造型双侧的手柄形似耳朵,所以称之为耳杯。另因其身两旁的双柄形同小鸟的羽翼,因此也可称为“羽杯”和“羽觞”。耳杯形制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耳杯多呈扁椭圆形,弧形壁,浅腹平底,口缘两侧各有半月形或方形双耳。因造型雅致简约,灵活小巧,暗合魏晋时期儒士的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取向,深受文人士子喜爱。后南朝梁元帝在《彩莲赋》中吟道:“鹋首徐回,兼传羽杯。”羽杯即耳杯,此诗可透析出南朝时期人们以耳杯传酒共饮的和谐欢快画面。

魏晋期间受到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因此人们的餐饮形式也得以改变,经由过去的分餐制开始向合餐制演变,如此一来,志趣相投、交谊深厚的诸亲六眷相聚用餐时,美酒在宴会中的娱乐性便得以更佳体现。宴饮形式也发生了新变化,由之前的“一人一席”发展为后来的“众人一席”。

因耳杯无盖,两侧耳柄的设计使得耳杯在众人宴席中拿取或传递时都十分快速、便捷,可享受即拿即饮的酣畅,满足了爱酒人士在与亲友聚会时的酣饮之快。如南京西岗墓中出土的青瓷耳杯套装合,推测应为使用于酒宴中的饮酒酒具组合。

王羲之的名作《兰亭集序》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魏晋风流“曲水流觞”之雅貌:达官士人,沿河而聚,把酒迎歌。耳杯置于溪流之中随波飘荡,若耳杯停滞于某人面前,此人需饮尽杯中酒,且即兴赋诗,如若做不出诗就罚酒三杯。

除曲水流觞之外,耳杯也在日常饮酒广为应用。饮酒是魏晋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日用酒具中当属耳杯具士人风度,多为贵族等上层阶级使用。其中青瓷耳杯虽不如漆器、琉璃、玉质耳杯贵重,但因其原料丰富、容易成型的优点,在晋代贵族文人的生活场景中十分多见。

如竹林七贤壁画中所描绘:画面中的多位魏晋名流幽坐山林,沉浸于酒乐之间。画面共有三处描绘了耳杯,包括画中人物山涛单手执耳杯呈欲饮之势,神态迥然,似一边畅谈玄理,一边饮酒;再有画中人物刘伶,手持耳杯,貌然己醉;还有人物王戎,则将耳杯置于地上。此画此景生动传达了魏晋名士的洒脱不羁,耳杯的使用也增添了风流潇洒之意味。

魏晋士人以风流为尚。他们高标傲世、逾越礼教、行为怪诞、任性自然,终日以清淡、纵酒、服食、游山水、写书法为乐。论及风流的本质,袁行霈先生认为:“风流指的是在这种思想和思潮(玄学)影响下士人精神世界的外观,更多地表现为言谈、举止、趣味、习尚,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准则。”

可以说风流是魏晋士人玄学思想内化后的一种自然流露,表现为一种忘我和陶醉的状态。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讲究清淡、自然。 所谓风流怀古之觞,是指魏晋士人在选用“觞”饮酒时,还有一层追慕古人、寄托幽思的意味。受社会经济缓慢发展的缘由,青瓷耳杯在当时社会属于较为的饮酒器具,一般的耳杯材质为陶制。陶耳杯虽不尽精致,仍广为流传。东晋墓中就发掘了多数陶耳杯。

所谓“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在《乞食》中因饥饿而出门借贷,在受到主人盛情宽带后,以耳杯饮酒,酣饮赋诗的情景描绘。另外,耳杯自古就有久远的文化传统。屈原曾在《楚辞》中道:“瑶浆蜜勺,实羽觞些”,还有西汉末班婕妤的《自悼赋》中:“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消忧。”可看出自古名士就爱使用耳杯饮酒,应当也是受耳杯造型圆柔简淡、用材素朴,更能表现风流怀古、黯然神伤情怀的因素影响。

总之,耳杯作为酒器,造型之简、功能之丰富、蕴意之深,十分顺应魏晋时期的士人风流,具有简淡自然的艺术审美和怀古幽思的文化底蕴。(来源:凤凰网酒业)

免费加群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j_9998关注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