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除了武汉市以外,湖北地区正式解封,离鄂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有序流动;而武汉市也进入解封倒计时,封城77天(4月8日)后,武汉将迎来解封,标志着抗疫进程中的一大转折点。此时,糖酒行业也传出重磅利好消息,被延期的春糖将在5月21日-23日举行。随着社会逐渐恢复正常,被疫情夺走的春节旺季能否再次来临?
01多地“补贴”刺激消费,欲“重启2020”
疫情发生以来,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好转,各大实体餐饮、商圈开始陆续复工复业。虽然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整个社会的消费力却似乎以比大众预想更快的速度在恢复着,补偿性消费、报复性消费似乎正在发生。
据3月11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受访者会有“补偿性消费”的想法,其中约饭、买衣买鞋买包、观影K歌、运动健身和外出旅游成为优选。
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除了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
在浙江省,将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一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在南京,预计将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在宁波,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在济南,推出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在江西,发放1000万元旅游电子消费券;合肥庐阳区,为了提振企业和商户的信心,向市民免费发放总额度超1000万元的消费券……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社群积极倡导“疫情之后 重新过年”,拜见长辈、看望领导、同学相遇、好友重逢……
那么,被疫情夺走的酒类“旺季”还能再次重启吗?
02酒业还有迟来的“旺季”吗?
“补偿性消费”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按照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但补偿性消费并非“雨露均沾”。补偿性消费属于短期红利,在刚需类零售业、餐饮业、文化旅游业、娱乐服务业表现较为明显,通常呈现几个特征:一是小金额消费为主,毕竟被压抑了几个月的社交和娱乐需求,需要被释放;二是一次性消费较多,“补偿性消费”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消费一次或几次之后基本就恢复常态。
酒业学堂创始人张峰表示,白酒作为具备社交属性的产品,在被压抑的社交需求得到释放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且白酒季节性消费十分明显,补贴解决不了消费的自然场景旺季,回归常态消费会有可能,形成旺季消费热潮不太现实。
营销专家、山东兰陵美酒营销总监贾爽表示:不会有迟来的旺季。首先作为节日礼品消费旺季需求已过;其次饭店营业后更多人会呈现观望态度,可能商务先于大众聚饮,大众聚饮先于宴席,聚饮复苏不会那么快;然后是各行业及公司都会先积极保存量止损,然后再创增量,所以我判断不会有迟来的旺季,这种观望消费迟缓的状态会延续到中秋节。(来源:酒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