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达人李雪琴曾说:“在我妈眼里,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
尽管戏说的成分很高,但不可否认,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宇宙的尽头”。可大概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酱酒会成为酒圈儿人“宇宙的尽头”,并且这一天还来得如此之早。
过去的一个月,不仅有红三角集团、五叶神集团等业外资本豪掷过亿甚至百亿在茅台镇投建酱酒基地,还有不同的酒种纷纷开启了各自的“染酱”大戏——水井坊的浓染酱、天鹅庄的红染酱、保乐力加的洋染酱、海南椰岛的果露染酱······仿佛不做点酱酒,“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就连朋友圈,大家刷到的不是在炫耀已染酱,就是奔波在去寻找酱酒的条条大路上。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对立统一的。繁华过后,很容易一地鸡毛。因此,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以及包括《华夏酒报》在内的专业媒体们多次发声疾呼资本要“冷静”、要“清醒”,但依然未能阻挡酒业向酱酒靠拢的脚步。毕竟风口来了,谁都想当会飞的“猪”。
可是风口过后呢?轰轰烈烈的染酱大潮真的是基于消费者的喜好吗?又有多少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这波儿操作埋单?近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各个圈层的非白酒圈甚至非酒圈的消费者们。答案还是蛮值得行业深思的。
“以前不大喝白酒,但我这个圈子的人这两年都在喝酱酒。不过岁数大了,啤酒喝了容易涨肚子,所以就开始选择喝白酒、洋酒之类的。”47岁的蔡先生在江苏从事建筑行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时商务宴请,酱酒并不是必选,但高度数的烈酒大家“都爱”。
当记者询问来自山东威海的健身教练郭海涛“你知道酱酒吗”,他反问记者“我知道酱香、浓香、清香,酱酒是什么意思?”
郭海涛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喝的都是啤酒,偶尔喝点白酒,还是因为酒桌上有人带的茅台,基于不喝会亏的心理,会喝上一点点。正常是一点都不喝的,因为对白酒的味道有点排斥。
对此,新闻主播张龙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时候,葡萄酒、单一麦芽威士忌和白兰地会更多被选择。“因为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喝白酒的习惯。”张龙说道。
事实上,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透露,喝不上酱酒的味道。“很多酱酒,一闻上去过于‘凶猛’,容易引起身体发抖的过激反应,所以我们往往喝浓香型白酒更多。”据在深圳从事电商工作的魏先生透露,他和朋友聚餐时,喝葡萄酒与白酒的比例是4:1,如果非要喝酱酒,只有茅台能让大家在口感和体感上获得一致认可。
尽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提到酱酒,茅台始终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喝酱酒不多,一是不喝高度酒;二是感觉其他品牌的品质没有能超过茅台的,但茅台又买不起,所以就不喝。”电台主播Leon表示,包括他和身边的朋友在内,基本没有人知道酱酒的概念,但大家都知道茅台。
有意思的是,对于酱酒热度的感知,半数以上被采访者也表示是受茅台的影响。不仅各类电商平台相继推出1499元/瓶的优惠活动,还有不少新闻、文章都在助推有关新闻。不过,对于香型的追求,多数消费者也表示无感。
“我们不太讲究香型,相对来说,更讲究好不好喝,辣不辣嗓子。”在东北从事IT工作的林家露告诉记者,即便超市里各种白酒都有上架,但平时常喝的还是北大仓和玉泉等当地出产的白酒。
“家里的父亲和兄长会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家庭聚餐的时候喝一些白酒,但他们对香型不太在意,更看重品牌。”VinosVivo国际美酒之声联合创始人李燕萍指出,酱酒热可能就是在白酒行业内火热,普通消费者对酱酒的品牌认知度除了茅台,其它的并不太了解。
从采访结果来看确实如此。非酒圈从业人员的消费者们对白酒的品类认知和品牌认知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某个香型,或者这个香型下的一众品牌并不特别“感冒”。甚至很多人对酱酒的火热以及跨界投巨资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尽管抽样采访并不具备普适性,但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来自“基层”真实的声音。所以,记者禁不住要问,爱因斯坦都没有解决宇宙的尽头在哪儿,凭什么酱酒就能?(文章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