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酒类国家标准,并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项新国标的修订颁布引发行业广泛热议,并有不同的解读声音。该如何看待新修订的酒类新国标?
业内人士指出,新国标的修订,对白酒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带动国内白酒行业的品质提升、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让消费者更读得懂、看得明白。
新国标:分类明确,导向清晰
在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中,对“白酒”的定义更新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对于固态法白酒,规定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对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则规定可添加谷物食用酿造酒精,不使用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项新国标中,增加了“调香白酒”的定义。即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是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由此看出,新国标明确了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同时将调香白酒归属为配制酒,与白酒类别明显区分开来。
此外,《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对饮料酒、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露酒的定义作出了调整。
对新旧国标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新国标对香型定义做出了调整,突出传统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重新定义液态法、固液法白酒,增加了原酒定义;明确了酿造食用酒精概念,并明确谷物酿造食用酒精可以用于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明确调香白酒定义,完成了饮料酒分类框架的重梳理和再完善。
“新国标以‘分类明确促进产品创新、让专业的更专业、让消费者更明白’为目的,将品类特点进行清晰化表达,明确了品类的工艺、原料特点,并对白酒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带动国内白酒行业的品质提升、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说。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新国标进一步规范白酒行业发展,将对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酒精起到净化作用,打击虚假宣传,提高行业门槛,引导行业健康消费,扶持优质白酒品牌,促进规模酒企发展,而对于低端白酒或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酒企则造成一定限制。
调香白酒、配制酒争议不断
此次修订的新国标一经发布,关于“调香白酒”以及“白酒中不得添加非谷物食用酒精”等话题成为行业讨论热点,其中不乏贬低配制酒的声音。有业内人士指出,对白酒新国标的各种解读层出不穷,有片面、夸大者,也有跟风炒作者,需要理性看到新国标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质量有分级,香型无高低。”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无论哪种工艺、哪种香型,无论是白酒还是配制酒,都必然符合国家食品标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需要不同香型、不同品类的协奏。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副厂长陈世俊也持相同观点。他对新华网表示,白酒品类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等级之分,只是原料、工艺、特点的区别。
据了解,牛栏山一款热销的42度陈酿白酒,其原料表上显示:水、高粱、液态法白酒和食用香料。依据白酒新国标,若这款酒中添加了非谷物酒精,则不能称为陈酿白酒,而应称为调香白酒或配制酒。不过,白酒新国标作为国家推荐性标准,虽然对行业规范有积极的信号意义,但对酒企并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可自愿执行。
陈世俊则表示,白酒新国标实施后,牛栏山产品将会依据标准做出相应调整,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酒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完善。“新国标”将有效规避诸如“勾兑门”、真假酒风波等风险,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减少了信息差,进一步增强白酒行业的透明度。在更为科学严谨的检测方式方法面前,白酒与调香白酒两种品类被清晰界定,消费信息更为对称,此前行业内存在的不实宣传、模糊与混淆概念、以次充好的乱象将被进一步肃清。
对于酿酒产业标准体系的健全完善,宋书玉认为,要加强酒业标准应用的落地落实,用标准筑牢酿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据悉,为了填补《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新国标下调香白酒品类标准的空缺,促进该产量大、份额高、种类丰富的酒种的有序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将牵头制订《调香白酒》团体标准。
《调香白酒》团体标准将适用于调香白酒的生产、检验和销售,将对调香白酒术语和定义、做出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规范性指标。
无论如何,白酒行业革新规范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相关标准的陆续出台,白酒行业将进一步告别无序竞争,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而调香白酒也将作为白酒的一个新酒种登上酒类舞台。
来源:川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