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距离珍酒李渡官宣姚安娜为申遗大使月余,国宝李渡发布、姚安娜主演的一支奇幻TVC《探秘800年中国白酒申遗密码》正式亮相,掀起行业话题新热度。年轻偶像的号召力与国宝级遗址的厚重底蕴碰撞,没有说教式的申遗呼吁,却让万千观众在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让白酒申遗从一纸宣言蜕变为鲜活实践。
更重要的是,这亦是一场古老技艺与当代创新的深度对话,文化底蕴为根,科技赋能为翼,赋予国宝李渡穿越行业周期的定力,悄然驶向中国白酒“新顶流”的席位。探秘800年古窖池姚安娜让元代酒香“触手可及”现代申遗讲台的冷光渐暗,“我告诉你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引述北京申奥时,杨澜演讲中引用的七百年前马可·波罗的回答,话音未落,姚安娜瞬间“穿越”至1308年的元代街头。剪纸翻飞,元曲悠扬,浓郁酒香如无形丝线,牵引她走向历史深处。王安石“闻香下马”的典故化为鲜活指引,晏同叔吟诵着“一曲新词酒一杯”,共同指向沸腾的李渡酒坊。
在蒸汽氤氲的作坊里,姚安娜见证了最动人的酿造图景:工匠们挥汗如雨,精选粮谷、烈火蒸煮、巧手摊晾,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时光的智慧。她俯身轻啜温热新酒,一口入喉,跨越800年的“四香”在舌尖绽放……
没有炫目,这部作品以电影级镜头语言重构历史时空,就让观众跟随姚安娜的脚步,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元曲戏台的丝竹声与蒸粮甑桶的雾气中。
这场构思巧妙的穿越,并非凭空想象。2002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破土而出,成为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早、遗迹全、遗物多、延续时间长且具地方显明特色的古代白酒作坊遗址。而该遗址也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双重认证。遗址内元明清至近现代的古窖池群层层叠压,完整呈现了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演变史。
2024年底,在国宝李渡酒庄,再次意外发现“唐代洪州窑遗址”。作为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亦是青瓷起源地,是中国早期创烧瓷器的窑址之一,其烧造历史比“瓷都”景德镇还要早一千余年。而洪州窑的考古新发现,也将李渡的酿酒文明追溯至更早源头。
姚安娜的加入,为这份厚重赋予了轻盈的翅膀。拒绝商业流水线合作,却为珍酒李渡申遗大使身份欣然赴约。这意味着,姚安娜不是商业符号,而是文化认同的传递者。她以青春姿态对话历史,用“探秘”取代说教,让中国白酒文化遗产变得“触手可及”。
当古窖遇上代码李渡以硬核科技锚定“新顶流”坐标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是,在该TVC的彩蛋里,置身现代实验室的姚安娜凝视着闪烁的微生物数据屏,“古菌群落比对成功”的电子提示音响起……在姚安娜微微一笑的惊鸿一瞥中,道出了李渡的深意:利用科技,实现对千年风味的精准护航与升华。
在科研上的深耕,实则正是李渡的另一张王牌。早在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出土之际,就检测出167个OTU(远古时代的古菌群落)。而近年来,李渡也持续进行科研探索,不断解密酿造微生态。
2021年9月,国宝李渡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依托该研究院,李渡携手各高校及机构,通过对酿造、原料、菌群、勾调等工艺的技术研究,对古窖微生物进行分离、复壮、扩培,聚焦“一口四香”独特风味展开深度研究,陆续发布重要研究成果。此外,其与江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也在古窖菌群解析与菌种优化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而更引人瞩目的是与华为持续五年的战略合作。双方积极推动白酒传统经验与新技术的深度有效融合,在数字化生产应用方面开展智慧李渡物联网项目,在制曲酿酒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实施自动化监控、数据收集,用算法与数据助力产品品质升级。
这些“硬核”科研投入,为中国白酒一口四香的特征风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助力李渡酒业打造品质高地。与此同时,科技的力量也正转化为酒体的升华:更稳定的风味构成,“一口四香”体验。
有意思的是,伴随李渡酒体本身的不断进化,更意外开拓了高净值“新质生产力”消费人群。凭借独特的口感与文化魅力,李渡已然成为华为乃至众多科技界人士的“心头好”。科技赋能品质,品质吸引科技,李渡在高端圈层中形成了独特的消费引力场。
从姚安娜穿越元代酒坊的奇幻之旅,到实验室里对古菌群落的精密解码,李渡的“新顶流”之路清晰可辨:它左手紧握元代窖池与洪州窑铸就的“文化金矿”,以年轻化叙事实现破圈传播;右手挥舞“科技利剑”,以品质构筑护城河,精准锚定时代新贵。
当千年酒香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李渡不仅为中国白酒申遗注入了强大底气,更以“文化+科技”的双驱动创新,在群雄逐鹿的白酒江湖中,稳稳锚定了属于自己的“新顶流”坐标。(文章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