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9点,一瓶定价7000元的茅台酒在“i茅台”平台开售。短短120秒后,25568瓶纪念酒宣告售罄,1.79亿元瞬间落袋。
上市即售罄,这场闪电般的销售风暴背后,究竟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符号经济盛宴?当白酒再度抛却杯中滋味,化身资本掌心的金融筹码,这场闪电售罄的传奇,究竟是消费热情,还是投机游戏的赤裸裸注脚?
1
这是一瓶不简单的酒据了解,这款“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酒”除了过硬的品质与复刻经典的造型设计,卖点就是“一日一瓶”的特殊设定……
品质过硬是基础:酒体选用贵州本地优质糯高粱、小麦和水为原料,严格遵循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精心酿制而成;
复刻经典是标配:酒瓶采用玻璃材质,精准复刻了1954年老版茅台标志性的“三节瓶”轮廓,向历史经典致敬;
一日一瓶是卖点:每瓶均配有专属身份编码(19540501~20240430),严格对应1954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的完整70年周期,以“一日一瓶”的形式限量发售25568瓶。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从专属编码对应70年间的每一天,到复刻1954年“三节瓶”轮廓与木质外箱设计,再到融入“鲁班锁”结构的包装仪式感,茅台将“时间价值”与“工艺传承”压缩进每一滴酒液中。
消费者购买的已不仅是饮品,更是一份可触摸的历史切片与身份标签——社交媒体上“抢到生辰编码”的炫耀,便是这种符号消费最生动的注脚。
这一超高端新品的闪电售罄,精准击中了当下市场的双重神经。限量策略与身份编码构成的稀缺性符号,在闲鱼平台迅速转化为300至10000元不等的溢价,印证了其作为投资标的的吸引力。
而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的白酒行业“快速筑底”信号,也揭示了茅台此举的战略意图——通过超高端产品试探价格天花板,在行业调整期强化品牌价值护城河,为未来复苏积蓄势能。
但市场“接下来”的反应,真的会如茅台所想吗?
或者说,茅台精心设计的符号盛宴,真能如愿撬动市场吗? 在行业普遍追求“开瓶率”的当下,一瓶定价抵上普通人两月工资的纪念酒,究竟是谁的“刚需”?当纪念属性被过度金融化,其承载的情怀价值,又能在7000元的高地上坚守多久?2
火爆能否持续?“当一瓶酒的价格抵得上普通人两月工资,茅台所构建的幻象一直在面临拷问。”一位接受采访的酒商直言,7000元的定价远超其饮用价值,本质是品牌叙事与资本逻辑共同催生的价格泡沫。
二手市场对特定编码的万元炒作,更凸显其金融投机属性对消费本质的侵蚀……
开售前,二手平台已出现代抢服务(溢价800元/单),部分特殊编码被提前预定;此外,产品吸引力在于“生日编码”个性化属性,但实际成功购得生辰编号的消费者极少,社交平台大量用户抱怨“刷半小时无果”。
茅台以一瓶酒浓缩70年时光,资本则用两分钟完成1.79亿的价值兑现。在这场符号与资本的合谋中,我们见证了消费主义的登峰造极,其验证了情绪消费的短期爆发力,却未证明可持续的根基。
真正的从不靠投机者供养,而在文化认同与真实消费间寻求平衡。 茅台若真欲加冕,当效仿威士忌之道:既容得下收藏家的酒窖,也进得了百姓的酒杯。 毕竟,高悬神坛的符号若永不可及,终将沦为陈列柜中的蒙尘之物。
因此,茅台需要警惕的是,当符号溢价过度膨胀,可能反噬品牌长期建立的信任基石——毕竟帝国的根基,终究是大众仰望而非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毕竟,真正的品牌传奇,不仅在于创造天价神话,更在于如何在商业野心与消费伦理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一瓶值得尊敬的美酒,不该成为普通人永远“刷不到”的符号。(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