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糖会期间,习酒与水井坊分别提出“习酒+知交酒”“水井坊+第 一坊”的双品牌矩阵。对于酒业来说,双品牌战略早就存在,但两家酒企在今年提出这样的战略,其背后折射出白酒对高端化与年轻化两大命题的新思考,更在存量竞争时代开辟了品牌价值重构的新维度。
双品牌战略的底层逻辑
客观而言,在酒企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双品牌战略能够成为酒企突破增长天花板的重要路径。泸州老窖凭借“国窖1573+泸州老窖”双品牌实现营收破300亿,今世缘通过“国缘+今世缘”进入百亿阵营,还有舍得+沱牌、金沙+摘要、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国井+扳倒井等案例,印证了双品牌在优化产品结构、覆盖多元消费场景、丰富品类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酒企的双品牌模式,很难做到齐头并进。
回到习酒和水井坊身上来看,其双品牌战略强调了差异化定位与独立运营。习酒将“君子之品”的传统叙事与知交酒的“友趣生活”新主张并置,形成代际消费场景的互补。这种战略布局本质上是对酱酒进入中场期的结构性调整,既保持了习酒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优势,又通过知交酒培育未来消费群体。正如智邦达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健所言:“习酒的双品牌战略不是简单的产品延伸,而是通过场景协同、消费群体协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水井坊则通过“第 一坊”稀缺品牌资产,构建起“次高端+高端”的价值金字塔。这也是酒业常见的双品牌战略,进一步来看,它不仅是简单的价格带划分,而是更注重消费场景与品牌文化的深度绑定。其中,“水井坊”聚焦宴席、节庆等场景,定价为300元至800元价格带;“第 一坊”定位高端圈层,核心卖点为“博物馆级别老酒”,每一滴都是十年以上的基酒做成,定价为800元以上价格带。需要指出的是,“第 一坊”此前一直都是水井坊的一款超高端产品,春糖期间所推出的500毫升52°装的产品零售单价为3099元/瓶,主要卖点在于稀缺和限量。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总经理丁永征指出:“水井坊的高端化战略符合行业趋势,尽管道阻且长,但这种结构性调整是很多酒企穿越周期的必由之路。”
从习酒与水井坊的双品牌战略来看,它们为酒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是场景重构比价格分层更重要。消费场景的细分正在重塑酒业竞争格局,双品牌战略应聚焦场景需求的精准匹配。
二是年轻化不是简单的产品改造。需要从文化叙事、消费体验、渠道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构建与年轻群体的情感共鸣。
三是高端化需要稀缺性支撑。无论是老酒资源、文化IP还是工艺壁垒,稀缺性是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双品牌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会推出双品牌战略?站在酒企的角度来看,这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使然。而从市场发展来看,一方面,消费分层正在加速推动多品牌布局。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传统大单品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企业需通过差异化品牌构建价值矩阵。另一方面,产区竞争倒逼品牌升级。企业通过双品牌战略强化品类优势。
当然,尽管酒企实行双品牌战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从具体发展来看,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与机遇。
丁永征强调了酒企通过双品牌战略实现高端化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双品牌应聚焦的是品牌化与高端化,解决的是产品结构升级的问题。他不看好名酒企业向下延伸的双品牌战略,认为这样存在风险,并且当前行业尚未验证低端化的可行性。他同时指出,“太关注当下策略的企业,未来发展往往受限。”
张健则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认为双品牌战略不是所有企业能够支撑的。他认为,多数企业的资源能力难以支撑双品牌运营,需明确主次关系。习酒的创新尝试具有想象力,而水井坊的浓香高端化需要更多耐心培育。张健提出,大单品时代已过,多品牌时代当立,关键在于找到不同品牌的情绪表达与消费洞察。
他们同时提到,双品牌战略的本质是品牌价值的分层运营,既要避免资源分散,又要实现协同效应。这对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站在行业转折点上,双品牌战略的成败将取决于三大关键:其一,能否构建差异化的品牌价值体系,避免左右手互搏;其二,资源分配是否合理,能否实现协同效应;其三,组织架构是否适配,能否支撑多品牌独立运营。从习酒与水井坊的实践看,前者更注重用户心智的重新构建,后者则聚焦品牌资产的深度挖掘,两种路径各有优劣。
在酒业深度调整期,双品牌战略既是应对竞争的防御性策略,更是价值重构的进攻性武器。当习酒以“友趣生活”延伸品牌表达,水井坊用“博物馆级老酒”重塑浓香价值,双品牌战略的表达正在出现新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其成效如何,还需要通过时间来验证。(文章来源: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