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酒,不是喝白开水,真正的品酒,是一个人心与酒的对话,荡涤人事浮尘,心如止水,六脉调和,一杯美酒在手,细细品鉴,有如与一生知己相遇、相知、相倾。
酒,自古以来,不仅与华夏历史文明相融相生,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之说。
但说起饮酒,那可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早在古代,酒就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和用途,一是祭祀,二是宴请,三是庆功犒赏、会盟结社,四是寿庆婚宴,五是用作药剂治病、或当做健身补品,六是用作调料除膻去腥,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但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周朝就曾经专门颁发我国第1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而不知从何时起,酒桌文化变得这般“粗旷豪迈”,觥筹交错,劝酒不停,失掉了古时饮酒的意境清雅。
谁说白酒就得这么喝?白酒就不能喝出文艺范和优雅范?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喝洋酒看起来很优雅,常常感叹我国喝白酒都是在拼酒。其实,从心理满足上看,国人喝白酒,喝的是控制力:你是我好哥们,来干了这杯,或者你有求于我,你就要多喝酒。而欧美喝的是自我满足,你印象中的外国人优雅的喝酒其实是“自饮”,感觉这酒不错,忙碌一天,喝杯小酒,微醺妙。
从这个对比上看,是否喝的优雅,其实就是看是为了满足谁。自斟自饮,君子有度;三五好友,微醺你我。我觉得这就算是优雅的喝酒了吧。其实从我这几年的感觉上来看国人喝酒也越来越文明了。
很多人都觉得,喝白酒的人,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那些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好汉”,糙且粗暴。红酒和日本清酒才适合慢慢品尝,方显品味和优雅。
事实上,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富诗情画意之时。
哪怕是盛白酒的酒杯,也有不少讲究。
比如,关外白酒得用犀角杯,能增酒之香气;高粱白酒,需用青铜酒觖,方合古意;米酒,那得用大斗喝,方显气概;绍兴黄酒,要用古瓷杯来品,而且好是宋朝的瓷杯;梨花酒,用翡翠杯来盛装适宜。
周星驰在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人的味蕾分布在舌尖上,你一呼隆地喝下去又怎么能品尝出酒的味道呢,应该用舌尖先浅尝,使味蕾受到刺激引发神经传递感受到大脑,然后再慢慢地喝下去,此刻你才能感受到白酒在全身的冲击。”
电影虽有点无厘头,但这话却在理。只有细品,才能体味烈酒高浓度下的脉脉醇香。
要细细体味如此多的复杂醇香,小口抿品是适合的方式。
起初,丝绸般的柔滑布满舌尖,醇厚的口感充满存在感,之后咽部感受到一丝烟熏味的温柔热力,饮后口腔中回荡着甘甜,温润的鼻息以及全身充溢的暖意,令品饮过程充满各种惊喜。
品尝酒,不是喝白开水。
真正的品酒,是一个人心与酒的对话,荡涤人事浮尘,心如止水,六脉调和,一杯美酒在手,细细品鉴,有如与一生知己相遇、相知、相倾。(来源:酩阅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