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朱翼中在《北山酒经》中说:酒可通神,古人以酒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谢祖辈庇护之恩德。
有位近代诗人叫赵志薰,他把酒道分成十七段。
1、去酒:根本不会喝酒;
2、畏酒:虽然喝但怕喝;
3、悯酒:会喝也不怕喝,但羞于喝醉;
4、隐酒:会喝也爱喝,却吝啬,暗中自己喝;
5、商酒:会喝又爱喝,却只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才喝;
6、色酒:并不是指烈酒或葡萄酒,而是指为了云雨增趣而喝;
7、睡酒:因为睡不着才喝;
8、饮酒:为了要引起食欲而喝;
9、学酒:谓之酒卒,学习酒之真境者;
10、爱酒:谓之酒徒,着重于追求酒的情趣者;
11、嗜酒:谓之酒客,沉迷于就的真味者;
12、暴酒:谓之酒狂,只求修炼酒道者;
13、长酒:谓之酒仙,谙熟酒道已得三昧者;
14、惜酒:谓之酒贤,珍惜酒又珍惜人情者;
15、乐酒:谓之酒圣,已经达到喝酒也罢,不喝也罢,对酒当前,悠悠自得者;
16、观酒:谓之酒宗,见酒即乐,不必在喝;
17、废酒:谓之涅酒,这个境界,可以因酒而抵达另个境界者也。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道”是事物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道。我国古代的“酒道”,精髓就是“中和”二字,主张对酒无嗜饮、有礼有度,即厚道,这与庄子的无所贪酒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主张饮酒有节,酒可以饮,但要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可太过,故谓之“和”。(来源:酩阅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