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茅台酒在行业里的独特地位,以及茅台系产品持续多年不遗余力的投入市场,不断传播酱酒文化与进行消费者教育,再加之政府政策的持续加持,让茅台镇这个小镇享誉全国,更是成了酱酒的核心产区。
不知从何时起,“茅台镇”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一张名片、一个背书、一个品牌,受到全国消费者的追捧。行业经销商、开发商、贴牌商做酱酒也都只认茅台镇的酒企,生产厂家地址必须是位于茅台镇,这一硬性指标被认为是好产品的标志。“茅台镇的酱酒才是好酱酒”,一些对酱酒了解不深的消费者甚至错误的理解为茅台镇的酱酒等同于茅台酒。
然而“茅台镇”这个含金量满满的金字招牌在酱酒大潮中却被日渐消耗,口碑也调转直下。“现代版花木兰替父替爷卖酒”只是冰山一角,长毛酒等也只是极个别坑蒙现象,真正对“茅台镇”这个金字招牌造成巨大破坏性的另有原因。
首先,受制于大曲坤沙的酿造周期与产能,在行业大发展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经受不住诱惑,串酒、翻沙酒大量流入市场,出现了一批以次充好,低质高价的产品进入终端,面向消费者。消费者即使对酱酒的品质认知没那么专业,但明显的好坏还是能分出来的,尤其是饮用舒适度与饮后感受便是消费者最直接的亲身体验。很显然,这些不正当行为已经让消费者对茅台镇酱酒产生了怀疑甚至拒绝。
第二,茅台镇大多数酒企应对基酒供应不足的主要手段就是涨价。过去的两年里,不少企业基酒的涨幅甚至超过了100 %,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明显的制约。涨价却不提质,甚至涨价这件事都是厂家单方面行为,经销商、开发商、贴牌商等客户只有接受的权利,这对整个茅台镇酒企的声誉是件拉低的事件,让全国的客商对茅台镇酒企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第三,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没有做好产品与客户管理,导致各种投机客户、投机产品漫天飞,极大伤害了厂家品牌形象,也伤害了“茅台镇”这个大家共有的金字招牌。成千上万的小客户,打款一两百万,选最差的酒体,用昂贵的包装,酒体成本十几块,包装成本甚至二三十,上市就敢卖599、699,卖出去1瓶抵得上几箱酒的成本。而在行业稍显低迷的时候,马上又低价甩货,甚至一些重点市场的批发群里,两三百一箱就能出货。这些种种丑陋现象,不但让厂家品牌毁于一旦,更让消费者对“茅台镇”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不信任。
笔者认为,一个产区品牌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何况“茅台镇”这个金字招牌更是一方水土的招牌,关乎当地几十万民众的生存状态。当下,当地政府也在不断的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有长远意识的酒企也在积极主动进行整改。希望当地有更多的酒企,更多的人能一起重视并保护产区品牌的价值,能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放眼未来,方能走的更远更稳。(文章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