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不过,从商战看,双雄肉搏更似竞合。煎熬者常常是老三、老四们。
近日,19家白酒上市公司年报悉数披露:总计营收2382.31亿元,同比增长15.77%,总净利润同比增长17.57%,达813.65亿元。百亿营收酒企,从4家扩容至7家。
满满的涨姿势下,分化行业也在加剧。
比如三哥洋河的逆势变脸,着实有些煞风景。
格格不入的下行者
2019年,洋河股份营收231.3亿元,同比下降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8亿元,同比下降9.02%,扣非后的净利润为65.6亿元,同比下降11.04%。
营利双降,对于洋河股份来说,这是五年来首次。相比2018的营收增速21.1%,净利增速22.3%,反转剧烈。
对于原因,洋河称,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愈加激烈的竞争形势,为追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公司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
换言之,是其主动为之的结果。
问题在于,这与其他头部企业的快马加鞭,有些格格不入。
“老大”贵州茅台(1333.000, -2.95, -0.22%),2019年营收854.30亿元,同比增长16.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同期,“老二”五粮液(145.500, -0.50, -0.34%)营收501.18亿元,同比增长25.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02亿元,同比增长30.02%。
号称用命博的四哥泸州老窖,增势更是迅猛:分别增长21.15%和33.17%,达到158.16亿元和46.41亿元。
实际上,7家百亿级酒企中,洋河是业绩下行者。
聚焦行业三甲,贵州茅台一家利润几乎与其它18家酒企总和相当。五粮液营收则与洋河、泸州、汾酒三家之和差不多。
相比老大、老二的彪悍,洋河显然已差了数个量级。
一些关键数据,也差强人意。
报告期内,洋河股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65亿元,呈断崖式下滑,下降幅度63.29%。
具体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97亿元,同比下降24.9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49亿元相比,同比增加61.3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8.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8.41亿元,下降25.56%。
对此下坡表现,一些投资者并不意外。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有明显信号。
2019年第三季度,洋河股份营收、净利分别下滑20.61%和23.07%。第四季度,营收继续下滑36.49%,净利则扩大到78%。
颓势之下,也给了泸州老窖想象空间。两者业绩差距不断缩小,营收从2019年的111.05亿缩至73.1亿元,净利从46.2亿缩至27.4亿。强劲追势,给了洋河不小压力。
泸州老窖也尴尬
进入2020年,尴尬亦在延续。
一季度,洋河营业总收入92.68亿,同比下降14.89%;实现归母净利润40.02亿,同比下降0.46%。
鉴于疫情原因,下滑本属正常。然一比较又出现了“质疑”。
从营利增速看,茅台12.76%、五粮液15.05%、汾酒1.71、牛栏山15.94。
从利润增速看,汾酒39.36%、五粮液18.98%、茅台16.69%、泸州老窖12.72%。
不过,泸州老窖也有反转剧情。
营收35.52亿元,同比下滑14.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6亿元,同比下滑156.38%。
同时,合同负债6.26亿元,同比下降51.3%。
2019年,这也是一个硬伤。其预收款不及顺鑫农业(54.180, -0.29, -0.53%)、山西汾酒(117.380, 0.12, 0.10%),仅22.44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白酒企业预收账款前五名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顺鑫农业、山西汾酒,预收款分别为137.4亿元、125.31亿元、67.54亿元、61.91亿元、28.4亿元。
专家表示,预收账款是酒企的“蓄水池”,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充足现金流,同时也能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的信心和销售预期,是衡量酒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销售量连降 存货持升
这或与泸州老窖不断攀升的毛利润关系密切。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泸州老窖毛利率分别为44.63%、47.35%、61.83%、71.73%、77.61%、80.95%。2020年一季度达到86.85%,其窖1573的酒毛利率高达92.81%,超过五粮液,直逼茅台酒。
业内人士指出,利润过高,也是一把双刃剑,预示着企业向上的天花板已隐现。
作为消费品,品牌溢价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前高端白酒市场的品牌力前三当属茅台酒、五粮液、国窖1573,但国窖1573的毛利超出五粮液令人意外,是否存在价格泡沫?
种种迹象看,这是泸州老窖的有意为之:控货提价,拉升国窖品牌力。
2019年,泸州老窖共发布11次的提价通知,涉及国窖1573、窖龄酒、特曲等全线产品。其中,核心大单品52度国窖1573,紧随五粮液涨价步伐,年内经过3次提价,从年初的1099元/瓶,上涨至现在的1299元/瓶。而事实上,成交价约在900元左右。零售价与飞天茅台、第八代五粮液分别相差200元和100元。
从业务营收看,2019年其酒实现收入85.96亿元,同比增长34.78%;中档酒实现收入37.49亿元,同比增长2.01%,中档酒下半年收入增速环比上半年显著放缓;低档酒实现收入32.71亿元,同比增长16.54%。
可见,高端酒,已是泸州老窖的业绩主力。
只是,价格太高,自然会曲高和寡,伤害消费动力,市场亦不乏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质疑声。
已有危险信号:泸州老窖销量连续四年下滑。
2015年至2019年,泸州老窖销售量分别是19万吨、17.89万吨、15.41万吨、14.64万吨和14.27万吨。四年间,泸州老窖的销售量下滑了25%。
销量减少,意味着消费流量在下降,这对一家化运营,频频梦回前三的头部酒企而言,不是一个好现象。
专家表示,多价格、多渠道、多市场补充,仍是酒企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茅台、五粮液拥有规模、高端属性双底气,当然可做控制条码、产品。而对其他企业而言,没有上述底气的强支撑,过分追求品牌力、标价能力,甚至不惜牺牲规模体量,无疑是作茧自缚。
对于酒企而言,只有销量流量,才有持续的口碑力、生命力。除了仰望高端天空,还要聚焦刚需市场,看看拼多多的崛起,看看汾酒波玢的消费力,就会知道性价比、品价比的重要性。
上述观点,并非夸大。
不只销量下滑,泸州老窖2017年至2019年酒类产量也在下滑,分别为16.08万吨、15.68万吨、13.79万吨。同时,库存量分别为3.98万吨、5.02万吨、4.54万吨,呈增长趋势。
与之相应,存货周转率也逐年下降。
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1.10、0.97、0.89。存货规模逐年上涨,分别为28.12亿元、32.30亿元、36.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6%、14.89%、12.72%。
不难发现,一路命博三甲,业绩快增的泸州老窖,也暗含重重危机。
如何突破瓶颈?
3月12日,泸州老窖公告称,拟发行规模不超15亿元的公司债券,募资将用于酿酒工程技术改进、黄舣酿酒基地窖池密封装置,以及制曲配套设备购置等项目。
资料显示,泸州老窖的技改项目要追溯到2016年。
彼时,泸州老窖曾公告表示,将投资74亿元用于酿酒工程的技改,其中,一期项目所需的30亿元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后续发债募资40亿元主要用于二期项目。
截至2019年底,上述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73.63亿元,完成85%。
泸州老窖表示,目的是在保持泸州老窖现有白酒产能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优质基酒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这种重金投入,是有逻辑的。
泸州老窖2019年股东大会时表示,国窖1573年产基酒只有3000吨,加上之前每年基酒的留存,总量不过2万吨。
无疑露出“尴尬”:2018年国窖1573的产量大约只有茅台酒的5%、普五的15%、梦之蓝M9和手工班的27.3%。
事实上,截至2018年,飞天茅台和五粮液占据了近9成的高端白酒市场份额。其中,茅台占63%,五粮液占26%,泸州老窖1573仅中占6%。
2019年,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高端酒类产品营收85.96亿元,同比增长34.78%。增速喜人,但依然在高端市场中,份额不高。
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曾表示,的高品质白酒不足国内白酒产量的1%,高端白酒仍处极度稀缺状态。
客观而言,从消费升级、品质升级的趋势看,泸州老窖上述动作值得肯定。
不过,短期压力仍然不小。
技改工程的资本投入业务,导致其全年在建工程转固大增。财报显示,2019年期末,账面价值较期初账面价值增加4.89亿元,增幅47.51%。今年一季度,账面价值较期初账面价值增加6.8亿元,增幅44.75%,额度之大,上市以来从未有过。
截至1季度末,泸州老窖在建工程全部预算额达到124.3亿元,相比前几年的1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扩容10倍以上。随着陆续转固,势必会影响其利润表现。
3月30日,泸州老窖的一位高管宣布,将从4月中旬起分地区逐步实行配额制,明确5月前不压货、不促销,5月后实行配额。
这意味着,未来经销商压货、进货压力加大,侧面也折射出泸州老窖的业绩压力。
阵痛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