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啤酒行业增长放缓、产量持续下滑的大趋势下,国内精酿啤酒市场以每年40%的速度在逆势增长,精酿啤酒馆从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快速蔓延增加。
01精酿啤酒热,5000个品牌、占比2.4%
是世界第1大啤酒消费市场,消费规模在5500亿左右,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青岛、华润、百威、嘉士伯、燕京五大巨头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品质升级、消费细分的趋势下,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传统工业水啤的口感,啤酒消费正向高端化、品质化迈进,精酿啤酒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
精酿啤酒概念来自美国,上世纪7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轮精酿运动,用更高品质的原料手工精细化酿造代替传统的工业生产。精酿啤酒第1次萌动是2008年,以高大师、拳击猫、丰收精酿为代表的第1批精酿啤酒品牌开始出现,但直到2015年左右才迅速的“热起来”。
于是,精酿品牌纷纷进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行业巨头也开始布局精酿市场,甚至海底捞、盒马鲜生也快速切入了精酿赛道。从2013年到2017年,国内的精酿啤酒企业从17家增长到293家。而到了2019年,业内人士估计,国内做精酿啤酒的作坊(包括个人)和企业加起来近5000家。
相对于庞大的啤酒消费市场,精酿啤酒消费占比似乎与行业热度“不匹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个比例达到了5%,甚至20%,但这也意味着,的精酿啤酒依然拥有很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02巨头入场“摘桃子”,精酿战争已经打响
目前我国精酿啤酒行业有四种业态:第1类是以销售进口或国产精酿啤酒产品为主的渠道;第2类是前店后厂的酒吧模式;第3类是精酿爱好者;第4类则是以工厂生产或代加工的工厂模式。
2018之后,大型啤酒集团精酿化生产单元布局频频,但在几年前,它们甚至将精酿啤酒视为行业的“搅局者”。因此精酿啤酒产业一直缺少规模化生产企业,基本以酒吧模式和代加工模式为主,拥有实体、年产能上万吨在精酿圈都已经是出类拔萃。
位于阜阳的望和啤酒是目前非常大的精酿啤酒生产基地,也是是国内第1家大型精酿、原浆啤酒生产公司,总投资规模为16亿元,分为啤酒生产区和文化休闲区,总占地面积400亩,年产能达70万吨,拥有望和、亨力两大自主品牌,在精酿圈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近两年,精酿啤酒市场呈现爆发态势后,行业巨头随即进入市场“摘桃子”。
2018年1月,百威亚太投资6000万在武汉工厂内建造了一条精酿生产线;2019年12月,啤酒总部基地项目拟投资约100亿元落户深圳宝安区,推动啤酒总部大厦、研发中心、精酿工厂、啤酒文化小镇等项目建设;2019年12月,嘉士伯精酿中心在安徽省天长市正式竣工投入生产;2020年3月,青岛啤酒公司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啤酒城建设精酿啤酒厂暨时尚花园项目开工……
大部分精酿品牌都不希望行业巨头挤进它们的社群,即便是高度市场化的美国,也坚守着精酿啤酒本源的“独立、自由酿造”精神,尽量抵制工业啤酒巨头搅乱行业。在他们看来,如百威这样的行业巨头进入精酿市场意在搅局,终目的是扰乱消费者对精酿品牌和价值的认知。通过规模化生产优势,推出了比大部分独立精酿啤酒价格便宜的“精酿”,这样其他酒厂不得不降价来应对。
但也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行业巨头布局精酿啤酒市场不是坏事。首先,目前精酿啤机市场占比不足3%,行业巨头的进入,能够迅速推动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的扩大,让更多的消费者“入门”,这对于萌芽期的精酿啤酒市场来说利大于弊。其次,目前的精酿产品价格虚高,国内现在精酿的价格是普通工业啤酒的 6-7 倍,不符合市场规律,参考欧美市场, 2-3 倍是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差,随着市场成熟,精酿啤酒价格走低是必然趋势,巨头的进入只是让进程加快,有助于行业规范化、健康化发展。(来源:酒食汇)